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末清初时期的临平安隐寺——读《临平安隐寺志》札记

(2017-08-29 11:58:03)
标签:

文化

临平安隐寺位于临平山西南麓。唐宣宗年间(847年~859年)建,初名永兴院,后毁。于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吴越王钱元瓘重建,改名安平寺。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额安隐寺。宋高宗时,高僧胜因主席该寺,阐扬道法。明代,著名临济宗高僧三峯禅师三次驻锡安隐寺,为第一座讲道。时安隐寺与杭州灵隐寺、余杭径山寺以及江苏常熟虞山清凉禅院齐名。解放初,安隐寺尚存。20世纪50年代,因建省立监狱,安隐寺毁。

《临平安隐寺志》为明末清初临平人沈谦所纂,全志共十卷。一至四卷已佚,现存五至十卷。其中第十卷为杂记,记述安隐寺的基产、宫室、典籍、碑版、重器、僧著等情况,为我们了解明末清初安隐寺的基本情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笔者拟对这一卷进行标点,并作必要注释,扎记如下。

一、《卷十》前言

谦曰:田盧、典籍及碑版、重器,皆寺之所重,僧之所职也,乌可以弗详?守者当知创者之难,乃以僧著终者,以见此山,撰述之富,当与山水同其悠长,后来者可勉矣。志《杂记》第十。

二、基产

杭州府仁和县十八都三图一户安隐寺住持事产田、地、山共一百二十五亩三分:徵田三十二亩二分;徵地七亩一分八厘;山八十五亩九分。坐落端字第一号。

又本都一图田、地、山共五百四十三亩七分五厘:徵田三十一亩五厘;徵地十二亩八分;山四百九十九亩九分。坐落形字第二千十六号。

又徵田、地、山共三十一亩五分。

三、宫室

大殿,万历十二年八月,本寺僧如勤、本镇王忠、凌嵩、俞铨等募众力同建,额曰“翠微幽梵” ,三楚袁中道题(注:袁中道,字小修,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著有《珂雪斋集》20卷,《袁小修日记》20卷等。)联曰“胜迹唐朝寺,名泉苏老题。”

禅堂,万历二十一年八月,本寺僧如勤、如息、如惪、性忠等募众力同建,额曰“猊音堂” 翰林院简讨吴太冲立。(注:“翰林院简讨” 应为“翰林院检讨” ,官名,掌修国史,唐宋均曾设置,位次编修。明清属翰林院,从七品。吴太冲,海宁人,天启七年丁卯举人,崇祯四年辛未进士,授礼部侍郎,不就。著有《息心窝全集》等。)泉亭,俞时笃书,(清,钱塘人,能诗、工书、尤精篆刻,其书法近苏轼、米芾两家。)联曰“金锤影动自古自今炉鞲内不留顽铁,宝剑光寒截凡截圣应用时豈犯锋铓” ,云门道人弘礼题。(注:弘礼曾重刻《指月录》,该书为禅宗名著。

天王殿,万历二十四年九月,本寺僧如悦、如息等同建,额曰“古永兴院” ,行人胡麒生题。(注:胡麒生,德清人,字圣游,号雪田,崇祯元年戊辰进士,官至礼部给事,改补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明亡,隐居不仕,著有《秋筠集》等。)又曰“安隐禅寺” ,全椒杨于近题。

圣帝殿,崇祯五年十二月,里人赵嘉宾、赵嘉会、赵基宏、寺僧海仁同建,额曰“元功锡佑” ,扬州知府徐伯徵题方丈。崇祯十年正月,石门吴济乗住持海仁同建龙王祠,额曰“慧云含润” 。崇祯元年十一月,大参(注:参政的别称,官名,宋以后历代皆置,地位高下不一。)翁汝进题,又曰“翠屏”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俞时笃书时,笃自记曰:涪翁曾于此书“翠屏” 二字,嘉靖中失之。予过安隐晤咸慈师,话昔时游迹每以失此为恨,予因为补书,恐未能颉复旧观也。 联曰“日月囗天拜吼松堂扶正令,云霞泛雪泚吟苔壁饮金囗” 崇祯三年二月,黄坡居士蔡联壁题并书。

大悲殿,顺治八年二月,里人赵基宏、范应龙、刘旭本、寺僧寂华募众同建,额曰“荘严慈愍” ,里人陶承恩立。又曰“灵巌捷响” ,里人沈圣治、陶承愈、张绍勲、曹文元、黄有伟、吴庭训、范乘龙、何起图、陶文燿、陶士琳立。

茶亭,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周如悦建。额曰“古刹名泉” ,里人韩涵元、养春氏题。

四、典籍

藏经六千四百十四卷,共计六百三十八函,起天字号至野字号止。

五、碑版

东坡安平泉旧碑,洪武中白刺史取去,旧榻(注:拓)存寺。

东坡安平泉新碑,里人沈一先补刻,在龙王堂。

重建安隐寺记碑,不知何人之文,止存半块,字亦磨灭,或云是洪武三年建寺时立,亦未可知,在寺前。

宝幢碑,绍兴三十年重立,在宝幢。

安隐寺方丈记碑,方伯劳永嘉撰,在方丈。

安平泉三大字碑,里人郭囗孔(注:原文缺一字,应为“郭绍孔” )立,在泉上。

六、重器

大铁钟,万历三十二年闰九月十八日,本寺住持如艮造。

大铜钟,顺治六年十二月,本寺住持寂华造。

大铜锅二只,顺治六年,寂华造。

七、僧著

《安隐语录》 三峯禅师说。

《五宗救》十卷 潭吉禅师著。

《寓也集》文波禅师著。

《安隐语录》五嶽禅师说。

《寄也集》文玉禅师著。

《心王史记》一百卷、《天台四教仪集注》、《百答问指瑕续》一卷、《皇子宝刀》一卷(亦名《阅藏要略》)、《天地元略记》一卷、《准提忏仪》《般若大节》共一卷、《大阿一按》一卷(亦名《闻弋》)、《往生十念式注》一卷,以上皆云涛法师著。

《云草》 庭雪师著。

扎记小结:安隐寺有庙产三处,田、地、山总共七百亩五分五厘。寺庙设大殿、禅堂、泉亭、天王殿、圣帝殿、龙王祠、大悲殿、茶亭等。历代有苏东坡、弘礼、袁中道、翁汝进、俞时笃、吴太冲等文化名人游安隐寺,并题有寺额、寺联、寺碑。寺志介绍了苏东坡安平泉旧碑丢失以及新碑补刻的情况,还介绍了寺庙的其他碑刻以及大铁钟、大铜钟等重器铸造的相关情况。安隐寺经藏丰富,珍藏临济宗高僧三峯禅师等不少高僧大德的著述。可见安隐寺历史悠久,寺院布局精致,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在明末清初乃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的江南名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