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之八“扇子”

(2019-08-05 15:55:49)
标签:

芭蕉扇

文化

炎热的夏天

分类: 往事如烟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每到夏天,这句顺口溜,就会不由而然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扇子作为去暑降温的工具,自古有之。据说,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炎炎夏日的劳动过程中,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以木曰扉,以苇曰扇”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各种材料,样式、类型的扇子不断出现,扇子除了简单的使用功能外,还赋予了许多文化元素,涉及礼仪、绘画、书法、道具等多个方面,这让一把小小的扇子,从原始的使用工具,逐步演变成了一件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载体。

我小时候的夏天,扇子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纳凉工具,就我家而言各式各样的扇子,一应俱全。有纸扇,羽扇,竹扇…… 最常见、最实用、最朴素、当然也是我最喜欢的,当属那把芭蕉扇。

我家乡不产芭蕉,但这种扇子却使用的非常广泛,我记得爷爷家有,姥姥家有,姑姑、舅舅家,我们家,只要是我到过的每一个家里都能看到它,大概是因为它比较廉价,耐用的缘故吧。那时的供销社和庙会上都可以买到这种扇子,刚买回来的新扇子最好用,轻巧,风大,支撑硬朗;这种扇子最大的好处是耐用,几年都用不坏,就是时间一长外延容易破损,扇面会逐渐变小;用一段时间后,母亲会将扇子的外延用布头缝上那么一圈,防止磨损,以便使用的更久一点。

我喜欢这种扇子的原因除了它常见,朴实,耐用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西游记》里曾出现过,那时的我们,但凡是《西游记》里有的东西,都是我们争相获取玩耍的物件。比如像这样的画面:孙悟空把扇子放在手心,他口中念着大大大……,扇子跟着咒语变大,猪八戒扛着扇子腾着云驾着雾,扇子一挥,一片火海;又一挥,一阵大雨。这样镜头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影像里,可以说这种影像会持续一生,因为它存在于儿时的美好记忆里。

其实,老百姓现实生活中的芭蕉扇与电视剧中扇子是有很大区别的,相比,电视中的扇子要精致、美观的多;生活中的可能很粗糙,不够美观,但要实用多,可以做到一扇多用。就像我家的芭蕉扇,它不单单用来纳凉,还用来生火(扇风),驱赶蚊蝇,遮盖剩菜剩饭,有时还是父母敲打我们的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变得越来越精美,各种样式,各种材质,应有尽有。供销社里能折叠的纸扇越来越多,扇面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大多数纸扇面都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其实纸扇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只是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有限,普通老百姓趋于实惠,才选择廉价的芭蕉扇。我记得我们家里有几把纸扇,扇面画的是关于《水浒传》的故事。在哪个年代,手里拿把能折叠纸扇,是比较有“范”的人,这也跟电影电视的传播有很大关系,那时的电影会经常出现一些手拿扇子的人,有的是文人墨客,有的是官家老爷,有的是江湖侠客;在他们眼里,扇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有时是玩件,有时是身份的象征,有时则是兵器,可谓一把小小的扇子,能演变出百般功能。

我上小学的时候,电风扇还没有大量普及,在农村,扇子无疑是当时最流行的纳凉利器。上学时,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被用在了制作扇子上面。做扇子的材料就地可取,有啥用啥,像做家具剩下的三合板、纸箱片、冰糕棒等都是不错的制扇原材料。同学们做的最多、最简单的,就是将一张纸有规律的折成多个褶皱,两头对齐,中间用订书钉订好,一把小纸扇就做好了;扇面上还可以画图,女孩子喜欢画花朵,绿树,男孩子爱画一些武侠、英雄形象人物,写一些豪言壮语等。

后来,家里有了第一台电风扇,还是个三挡调速可摇头的,一下子各种扇子被搁置了起来,只有停电或生火的时候,才偶尔被翻出来用一用。后来,渐渐的家家户户都有电风扇,各种冷气机,空调等驱暑纳凉设备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里,扇子从此便退出了作为纳凉工具而辉煌的时代,在更多的时候它们充当着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而存在。

多年来,从我举家搬到县城居住开始,至今一直没有安装空调。为此,经常遭到妻儿的抱怨,说我是个抠门的人。可是我总觉得,夏天比较炎热的时候,也就那么几天,忍忍就过去了,再者不是还有电风扇吗!况且每次逛街都会遇到发小广告的,他们把各种产品印在小型的扇子上,发给过往人们,免费的扇子,何乐而不要呢?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扇子又被赋予了新的用途。

有几次,我特意到商场里寻找芭蕉扇,可是总让我失意而返。芭蕉扇之所以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曾陪我度过无数个美好的夏天。记得小时候,那个炎热的傍晚,爷爷躺在大树底下的躺椅子上,悠闲的拿芭蕉扇,阵阵茉莉花的茶香飘散在四周,我望着天边远去的云彩,闻着茶香欢快的成长着……


往事之八“扇子”往事之八“扇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