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论第一章构成法则:第一节简单构成法则(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事物形态的辩证模型体系是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构成法则、演化形态及其规律的科学体系,简称事物辩证法。古今中外不乏有许多哲学家、兵家等都用这种辩证法的大智慧,来思考人生、战争和天地万物。
例如《道德经》,就是老子一生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结晶,也是一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得非常通透。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解读及其系统研究,可以让我们每个人记住《道德经》里的那些精妙的辩证法思想和智慧。
第一节
事物,可依据其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两类。还可依据其是否排中分为:不排中的对立事物和排中的矛盾事物两类。
而简单事物,可区分为简单的对立事物和简单的矛盾事物两种,由于各自内部结构及其内部关系的性质不同,因而其构成法则也不同。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立与矛盾的互变法则,以及一致性描述法则。
一、对立事物的构成法则
对立事物的构成法则,包括对立结构、关系法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变法则,有了这些法则我们才能够构建对立事物的辩证符号模型。
1、结构法则:三味一体
依据完备性公设可知,任何事物“X”内部都是对立统一的。其内部结构存在中介面,是“三味一体”的,可以一分为三为:对面、立面和中介面。对立中等三方面依次可用符号“A^”(读作:对A。下同)、“A”(读作:立A。下同)和“A0”(读作:A零。下同)来表达。
例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丑)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 第二章》
对立或正反两方面不仅相互依存,而且互相转化。只是老子在这里,并未严格区分对立统一和矛盾统一。
2、关系法则:三色一统
依据关联性公设可知,任何事物“X”内部诸方面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其内部关系不排中,因而是“三色一统”的对立关系,
例1、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道德经· 第三十九章》
3、等同相变法则:三相三态
依据演变性公设可知,任何事物“X”内部诸方面之间都是相互作用、互相转化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X”内部的对立结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变生成对立统一关系,成为对立两方面互相转化的“桥梁”,而且转化过程中存在动态平衡的中介过渡状态。
例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第七章》
4、符号模型:三位一体
例1、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解读:庄子认为,事物的美丑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