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计》(简读本)——第四十计指桑骂槐

原书解语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大将驾驭众将士,是用警戒来诱导的。内心刚正不阿才能得到众人的敬畏和应,行事险诈才能迫使众人绝对服从。
原书批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译文:率领一些还未对你敬畏服从的人去御敌,如果命令他们行进,他们却不执行,又用利益诱导他们行进,反而引起他们对你才能的怀疑。这时,你就故意让自己的亲信犯错,然后依军法仗责他的过失,用暗示的方法警告众人。这种警戒,是从反面诱导众人执行命令。这就是用险诈而又强硬的手段迫使士兵服从。有人说,这就是调兵遣将的方法。
计谋精要
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语出《红楼梦》一六回。
例如,后唐皇帝庄宗爱好打猎。 一次,庄宗带随从在中牟县打猎,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踩坏了许多庄稼。中牟县令看见后很心疼,就进谏庄宗不要再追赶野猪了。庄宗大怒,立刻下令把县令捆绑起来,即刻斩首。
这时,给庄宗演戏的敬新磨急忙上前,大骂县令:“你这糊涂东西,亏你还是县令,难道不知道皇上最喜欢打猎吗?”庄宗听了,不住地点头。敬新磨接着说:“既然你知道皇上喜欢打猎,早该把这片麦田空出来给皇上打猎用,还种什么庄稼?是皇上打猎事大,还是百姓吃饭事大?是皇上高兴事大,还是粮仓空虚事大?这你都分不清吗?”
庄宗越听越不对劲,心想:好你个敬新磨,明里骂县官,暗里在骂我啊!但转念一想,觉得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就下旨放了县官。
在军事中指用警告、诱迫等暗示手段达到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严的一种谋略,是通过赏罚手段来实现的,究其思想本源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赏罚原则: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必行。赏罚的目的在于鼓励善行,警戒恶行。通过奖赏一人而使大部分人受到鼓励,通过惩罚一人而使大部分人得以警戒。
《六韬·赏罚》上说:“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意思是:凡是奖赏贵在信守承诺,实行惩罚贵在言出必行。如果在容易看到听到的地方,奖赏信守承诺,惩罚言出必行,那么即使是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的人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
二、治军原则:文武兼用治军,赏罚适时适度。用适当的奖赏来团结将士,用适时的惩罚来教育将士,用军纪军法来严格治理军队。
《孙子·行军篇》上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意思是:如果士卒还未真心依附就惩罚他们,他们就会不服从军令,不服从军令就难以使用。如果士卒已真心依附而惩罚仍不能使他们执行军令,也不能用来作战。所以,要用奖赏来团结士卒,用惩罚来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战则必胜。平常严格执行军令,并用奖罚来团结、教育士卒,士卒就会服从军令;平常不严格执行军令,也不用奖罚来团结、教育士卒,士卒就会不服从军令。平时军令能够彻底执行的,就能与士卒融合在一起。
此计实施过程中,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令出不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胜仗!所以,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纪严明。治理军队,恩威并重,关心和爱护士兵,但决不能有令不从,有禁不止。所以,有时采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个坏典型,从严处理,就可震慑全军将士。但严惩不能经常使用,否则会导致上下对立,离心离德。所以,关心、体贴将士,使将士们心中感激敬佩,这才是善于治兵的将。
《孙子兵法》中对此早有名训:“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这是强调治军要严。“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是强调将帅要关心将士,使他们愿意与将帅一同战死。
用计锦囊
一、用计前后彼此态势的演变及其制胜机要
此计可对上、对下,可对友、对敌施行,其实质是相同的。这里仅以对下统兵为例进行分析总结。
由此可见,原书作者点到“师”卦,是用“蹇”卦及其变易“师”卦中的阴阳协变:示柔隐刚,刚中柔应。来诠释实施此计前后彼此态势的演变及其制胜机要的。《易·师》曰:“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意思是:能使众人归于正道,就可以成就王业。刚中而柔应,行阴险之举而使天下归顺,用大地蓄容江河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哪有什么灾祸呢?
二、计谋的深层含义
1.点到为止。对方有了过错,拐弯抹角点到为止。一方面使对方有所悟而纠正过错,另一方面也不伤和气,不使对方产生怨恨而给自己埋下祸根。
2.杀一儆百。属众有令不从,有禁不止,且又罚不及众。要想令行禁止,必须找到坏的典型,抓住关键,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属众,立竿见影。
3.旁敲侧击。对敌方的挑衅,原则上慎用兵、戒轻战。常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威慑警告对方,使其屈从求和,不战而胜。
经典事例
庄贾有恃无恐有令不从
穰苴杀一儆百立竿见影
周景王十八年(前527年),齐景公拜穰苴为大将,令他率军前去抵御晋、燕联军的进犯。穰苴向景公奏道:“臣出身微寒,您骤然提拔我为大将,恐怕人心不服,请派一位您最亲近的大臣作监军,才能震慑人心,令出必行!”景公接受了他的请求,派大夫庄贾作监军,命他与穰苴一道出征。庄贾得令后便问穰苴定于何日出兵?穰苴回答说:“兵贵神速,出兵日期就定在明日午时。届时我将在军门恭候,务请准时到达,不要误了行期啊!”说罢两人便各自回家准备去了。
第二天午前,穰苴先到军中,命令士卒立木为表,观察日影,同时派人催促庄贾速来军中报到。可庄贾却依仗自己平素深受景公宠爱,骄气十足,加上自己被授为监军,职位与穰苴相当,以为凡事可以自己做主,便全然不把穰苴的军令放在心上,任凭穰苴多次派人催促,他却只顾与亲朋好友喝酒饯行,一直喝到日影西斜,还顾不上到军中报到。
穰苴久等庄贾不到,便命令士卒将木表放倒,自己一人登坛誓师,严厉申明各项军纪号令。这时已是日薄西山,远远看到庄贾领着一班人,坐着高车大马,缓缓到来。到了军门,又被左右簇拥,醉醺醺地走上将台。穰苴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端坐在将台之上,一动也不动,神情极为严肃。等庄贾在将台坐定之后,穰苴厉声喝问:“监军为何迟到?”庄贾满不在乎地回答道:“这次远征,亲戚故旧摆酒饯行,所以来迟了一步。”穰苴见他回话中丝毫没有愧疚之意,便更加厉声地责问道:“你作为监军,也是三军之将,应知受命之日,即应忘其家;在军中执行军纪号令,即应忘其亲;在前线冲锋陷阵,即应忘其身。今敌军入侵,边境被掠,主上寝食不安,以三军之众,托付你我俩人,期望我等早日退敌,解民于水火之中,你怎能还有闲心与亲戚故旧饮酒作乐呢?”庄贾听了穰苴的责备,以为是小题大做,依然毫不介意地笑着说:“好在我还没有耽误行期,元帅何必如此认真?”
穰苴听了庄贾的狡辩,更是怒不可遏,厉声呵斥道:“你依仗主上宠爱,胆敢怠慢军心,倘若临阵作战,岂不贻误大事!”说着便问军政司:“按军法,全军誓师,迟到者该当何罪?”军政司回答:“依军法,当斩首!”庄贾听到一个“斩”字,方觉事情严重,便想跑下将台溜走。穰苴大喝一声,命令军士将庄贾拿下,立即推出斩首示众。吓得庄贾魂飞魄散,哀求饶命。
庄贾的随从飞马进宫向景公求救。景公听说要斩自己的宠臣,不觉大吃一惊,急命梁据邱持节前往军营,令穰苴宽免庄贾死罪。岂知不等梁据邱飞马到军营,庄贾的首级已挂在辕门了。梁据邱一时心急,驾车冲进军营大门。这时,穰苴又一声喝令将来使挡住,并再问军政司:“按军纪,军营之内,不得骑马驾车,梁据邱身为主上使者,违犯军令,该当何罪?”军政司回答道:“依军律应斩首。”吓得梁据邱面如土色,跪地求饶说:“我是奉景公之命而来,一切不干我的事呀!”穰苴说:“既是奉主上之命,可以不斩首;但军法不可废,应毁车斩马,以代死罪。”梁据邱这才保全了一条性命,吓得抱头鼠窜。三军将士见穰苴如此执法如山,一个个不寒而栗,人人决心务必严守军令,不得疏忽。一时间,军容严肃,军威大振。不等穰苴的兵马走出国境,晋、燕联军已望风撤退。穰苴领军乘机追击燕军,大败燕军。班师之日,齐景公到郊外劳军,并拜穰苴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