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

标签:
教育文化小学综合实践 |
“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
“考察探究”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以其独特的内涵、价值与方法特点,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途径。
http://s8/mw690/006DxxSAzy7oRH3ch8jf7&690
1考察探究的内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考察探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概念,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获取的学习活动。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考察探究”包含了“考察”和“探究”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因而相比传统的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有了明显拓展。一方面考察探究更加突出了学生到校园外的场馆、社区、地域乃至野外考察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的重要地位,如考察社区安全状况、调查当地名人(能人)、了解地方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参观文化娱乐设施等。同时也将中小学已有的“研学旅行”项目纳入其中,鼓励学校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学生亲身体验的校外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考察探究也强调将包括考察、旅行、调查、参观等在内的一切活动都与探究结合起来,也就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以实施。如在研学旅行方面,《指导纲要》强调学生要收集目的地的资料,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而后带着课题参加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完成课题研究和旅行活动。
具体而言,考察探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生活性
考察探究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以及校外机构的参观和考察、研学旅行等,是学生对其生活世界所进行的系统反思和研究,其实施的过程也是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生活,并为未来生活做好铺垫和准备。
2自主性
考察探究活动是学生自己做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出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也体现出学生同伴文化的共同特征。考察探究的主题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而且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的,教师只是起到辅助、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决不能代替学生确定主题,或直接为学生指定教师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方法的实施、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都是由学生自主进行与完成的,尽管这些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通过考察探究所要获得的也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创造,教师决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
3研究性
主题是学生发现日常生活、研学旅行、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而确立的;对该主题的研究必须预先了解研究对象和目的地的情况,制定基本的研究计划,包括安排好分工、准备相关工具并提出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围绕各子问题展开现场考察和深入探究,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勇于批判质疑和创造,最后则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说,考察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多元智力的投入与整个身心的参与,也唯有如此,学生的理智才能获得真正的生长与发展。
4课程性
2考察探究的价值
考察探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传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呵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精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皆要求学生具有从事人文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及态度,而考察探究活动则鼓励学生遵循并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所存在的疑问,构建研究的主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观察、访谈、实验、文献查阅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如野外考察、公共设施参观、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维持及发展。
2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科学精神”明确强调学生应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能力,在“学会学习”中也指出学生应发展勤于反思的意识,而“实践创新”则更明确地突出了学生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些核心素养其实都归结在学生思维的层面,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而在考察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然、社会和个体三大维度的生活世界进行批判性思考,才能提出有意义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案,从而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在考察探究的最后环节,学生则会以创造性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均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实际锻炼与发展。
3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与交流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责任担当”,它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并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考察探究则通常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彼此之间必须形成关爱、尊重、理解和同情的情感关系,发展组建小组、小组活动和交流思想这三种最基本的社交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同时,考察探究活动的场所及主题领域也不仅仅局限在本校本地和本国文化内,也会与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考察异域文化场馆并对多元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国际交往与理解能力。
3考察探究的实施
整个考察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包含六个基本环节或关键要素。
1课题的确立与启动阶段
2课题的实施阶段
3课题的总结和展示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最终的研究发现汇总起来得出结论,并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后进行系统反思、欣赏、展示和评价,为未来的考察探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具体包括两大关键要素,其一是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学生通过海报、板报、制作品、表演、绘画、视音频、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心得体会,并进行相互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将最终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全部纳入小组档案袋之中,以供教师、家长、同伴做出多主体性的评价。评价时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表格,进行文字描述或打分,表格中所涉及的评价维度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几大方面。其二是反思和改进。对考察探究整个活动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班级或学校的荣誉,而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无论每个小组呈现的研究成果为何,以及思考到何种深度,都应鼓励学生反思整个研究过程,诸如课题本身质量如何、计划完备与否、工具准备是否妥当齐全、小组合作是否顺利、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宜、方法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哪些挑战、分析与解释资料是否全面、结论提出是否合理等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自己研究的价值及局限所在,进而可提出改进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高振宇,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版权声明
文章与图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第12期(上),转载需注明出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