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工作室揭牌仪式上的发言稿
(2017-05-27 23:27:00)在工作室揭牌仪式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巢湖七中碧桂园分校举行“巢湖市首届金牌教师王福华工作室”揭牌启动仪式,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此刻我百感交集。首先感谢光临现场、前来指导的市教体局人事科、教研室的领导,还要感谢来自各个学校的工作室成员,更要感谢七中本部和分校的领导。正因为有你们的长期支持、精诚合作、精心部署,才使得我们的工作室能够在今天顺利地挂牌。
工作室的成立,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加入工作室,就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教师成长发展的共同体。我们将着力开展理论学习,考察交流,观摩教学,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不同形式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推广的作用。
下面我来谈一谈我们金牌教师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四个基本思路:
我们教师的个人成长要经常抬起头来,激发成长原动力,明方向,找差距。加强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态,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邀请学科专家开展讲座或者与工作室成员对话,交流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工作室也将适时组织成员外出学习考察,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提供与省内外名优教师互相研讨和切磋技艺的机会,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借势借力促进自我成长。
我们要利用工作室这个平台,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工作室成员之间要发扬互助互学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鉴于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研课、磨课活动,注重评课和课后交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活动的开展,要善于发现和学习授课人的优点,巧借东风,激活内生力,寻找发展点,让自己快速地进步和成长。
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借助微信群、QQ群进行适时地交流研讨,在轻松中交流,在快乐中收获。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避免眼高手低,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立足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微课”、“一师一优课”、论文评选、优质课大赛等。更多的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参与的过程就是我们提高自身的过程。
另外,我们工作室的每个成员还要结对1-2名青年教师,开展“育苗”工程,选准对象,精准塑造,促进成长。
工作室的成员不仅要自己谋发展,还要发挥榜样的力量,示范引领和带动周围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共同进步。
在我们的工作室里,汇聚了一批年富力强、各具特色的“能工巧匠”:有的是市、县级优质课大赛的获得者;有的“一师一优”课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有的是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国家级获奖者;有的是全国知名的资深作者、报社特约编辑;有的是擅长班级管理的“巢湖市首届名班主任”;有的常年利用业余时间,将教学过程中所思所得,及时总结,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著作等身;有的具有全国、省级、市级课题研究的经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所以,我们成员之间要携手并肩,相互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提高。
同时,我们要和合肥市及周边的其他兄弟工作室取得联系,加强交流,联手开展活动,拓宽视野,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花独放不是春”,“独行快,众行远”。我们将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尽力做好工作室的常规工作的同时,在市教研室的协调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让我们用智慧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去浇灌、耕耘这方乐土,使之成为教学研讨的“集散地”、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名师培养的“孵化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