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唐古器,西域遗珍一新彊吐鲁番文物精品展

(2025-11-18 09:30:14)
标签:

文化

  2023 10 22                                             ---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来贵州民族博物馆了,今天终于又来了。                                           ---正处于设备维修阶段的博物馆并未开放二楼以上的展厅展览,而我参观的位于一楼的该展览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开放展览。                                                                          ---该展览是由民族博物馆与新彊吐鲁番博物馆合作而展示的,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岀十周年,其中的一带便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 ,                                              ---中国古代共有四条丝绸之路,分别为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而在这四条丝绸之路中,沙漠丝绸之路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到的狭义丝绸之路,它起点位于今天的西安或洛阳,经过甘肃河西走到今天的新彊,并从新彊继续西行,先后经过中亚,西亚,并最终通过地中海抵达欧洲。                                                                   ---从展览岀的一张沙漠丝绸之路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汉代的吐鲁番因为在当地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在今天的高昌故城设置了负责军事屯田事务的戊己校尉,在东汉时,朝廷又在当地一个被今人叫着鄯善县柳中古城的当时叫着柳中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名叫西域长史府的机构,第一任长史为班超之子班勇。而戎己校尉设在今天的高昌故城。经过两汉时期数百年的经营,吐鲁番当地己经形成了汉人遍布全彊各地的大分散和屯田点小集中的格局,而当地居民车师人则主要生活在当地以交河为中心的区域内。这从多个玻璃展示柜中所展示从当地古墓中发掘岀来汉代五铢钱得到了证明。                                                                                    ---以下简介一下发掘出来的几个古城遗址的状况;一。高昌故城 位于今天的吐鲁番市高昌区东部四十千米的火焰山镇和三堡乡交界处,是当地第一大中心城镇,总面积有198公顷,遗址大致为方形,包括内外相套的宫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该城起步于公元前一世纪的高昌壁,以后又经历了高昌郡城,唐西州州城,在十四世纪末毁于战火之中,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柳中古城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总面积为190公顷,由外城和内城两部分组成,先后历为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柳中县。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西郊约十千米的雅尔乃孜沟谷环抱的台地上。平面呈柳叶形,总面积37·6公顷,公元前一世纪发展为西域古国车师前国的国都,此后历为高昌国,唐西州,交河县,至十四世纪毁于战火之中。在交河故城沟北台地上,一九九四年发掘出55座墓葬,这些墓葬地表有圆形石堆,其中有两处以大墓中心的墓葬群,地表石堆下垒得有土坯围墙,环绕围墙有十多座附葬墓,这些墓葬的随葬品丰富,墓主可能是汉代前后车师贵族。与交河沟北车师王陵相比,洋海墓地则是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火焰山南麓 的戈壁沙漠地带,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了521座墓葬,与交河墓地的墓葬仅为汉代不同,这里的墓葬最多距今有3300年,最晚为唐代,以汉代墓葬居多, 随葬物以陶器和木器居多,其次是皮具,毛纺物,铜器,骨角器,铁器等。胜金店墓地位于当地高昌区胜金乡,胜金店水库与火焰山之间的坡地上,2007年在此发掘了30座墓葬,墓葬年代为西汉时期,该墓葬随葬品以木器和皮,毛制品为主,还有陶器和铜器,铁器,石器,玛瑙珠,玻璃球等,墓道或墓口填充物中有较多小麦,黑果枸杞,芦苹,香蒲,骆驼刺等植物,出土大量小麦表明当地也从事农业生产。在鄯善洋海墓葬中 出土的乐器箜篌的遗物,该乐器由音箱,头,弦和弦杆组成,不过音箱和颈是用原木一起挖削而成并连为一体,外表打磨抛光,弦首有明显的五道糸弦的痕迹,它的发现,是我国乐器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历史的长河流转到了唐代,在前期唐朝朝廷在此设置了治所在交河城的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广大地区。后期,该都护府的治所迁到了高昌城,与西州州府合署办公。伴随着当地居民的日益增多以及中原地区儒家文化在这里的广泛传播,在当地所高昌区三堡乡所发掘的阿斯塔那古墓,高昌区 火焰山镇巴达木村的巴达木古墓地的古墓给考古界太多的惊喜,因为从1959年至今,在这里发掘了创纪录的500余座墓葬 ,从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木器,铜器,丝织品,纸质品,泥俑,壁画等文物。与之前所发掘的汉墓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汉墓每个墓的主人的身份需要考古队员通过各种文献材料来进行考证,而唐墓在入葬时都会作墓表,墓表上会写有死者的 姓名,官职身份,入葬年月等埋入墓中,还用纸做成纸被与纸褥,纸棺。而这些无意识却给后人留下了千年之前人们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字信息,弥足珍贵。而在巴达木墓地,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了79座墓葬,虽说就数量来说远不如阿斯塔那,但发掘出来的随葬品除了常见的木器和陶器外,还出土了一大批不仅仅是属于国内,而且也有來自域外的珍贵文物,这其中包括伏義女娲绢画,栗特文书,纪年墓志,葡萄缠枝纹铜镜,高昌吉利铜钱,罗马金币,波斯银币,木图棋桌,彩绘泥俑等,这些文物的岀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中原儒学在吐鲁番当地得到深深的传播可以从阿斯塔那众多古墓中所出土的众多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壁画,绢画以及木俑和陶俑实物得到体现,在此我更愿意把在这个古墓群中所出土的由高昌宁昌乡厚风里一名名叫卜天寿的十二岁学生在公元710年所抄写的【论语·郑氏注】  【十二月三台词】二首及五绝六首这一纸质抄本介绍给大家。而之所以 要这样,主要还是因为,从文献学的角度看,【论语·郑氏注在唐以后就己经失传了,自上世纪以来在敦煌,吐鲁番等地菡、出土了不少【论语·郑氏注】的残本,从而使得这部书的十之七,八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而卜天寿的手抄本则是出土的这些残本中保存较好且长度最长的一件。因而更加弥足珍贵。                  ----从这些墓藏中所出土并在这里展出的众多国家的壁画以及各种货币表明,在吐鲁番当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不仅仅有本地和来自中原地区的居民,同样也生活着来自今天的包括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在吐鲁番地区生活,这些来自世勺界各地的居民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这里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也从他们的家乡不仅仅带来了当地的各种生产生活工具及资料,也带来了不同国家有别于中原及吐鲁番当地地方文化的异域文化。正如东方学大师季羡林曾经所言的哪样,拥有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四大文化体糸汇集的地方,只在中国的新彊地区庄。                ---吐鲁番自古便是沟通天山南北和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从古至令、这里曾生活过车师,汉,匈奴,柔然,鲜卑,回鹃,蒙古等多个民族,也曾经汇聚了包括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当然,这里也是中原丝织品,西方香料,北方马匹交易的集散地以及各个民族语言的流行之地,因为从这些墓葬中,我们发现了包括汉文栗特文,回鹘文,婆罗米文,西夏文,蒙古文在内的六种语言的文字资料。                                                         ---古代的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之地而成为了中原与西域文化联糸的地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没有理由沉寂,只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