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完成了对遵义博物馆的参观以后,便按照计划,乘坐公交车加步行,不过二十多分钟便来到了距博物馆不是很远的西安路上,这里便是
遵义三线博物馆所在地。
---而该博物馆所在的这片区域名叫遵义1964创意园则是在原三线企业贵州长征电器集团公司下属的长征十二厂原生产厂房的基础上进行原址原貌打造,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文化休闲旅游,创意办公,文化艺术交流等为一体的本地文化新地标,在该地标范围内,又分为文化创意区,旅游休闲区,艺术广场区,管理服务区以及三线博物馆等功能区域。,总建筑面积达到了十余万平方米。园区内有86家中小微企业入驻,工作人员构成主要以自由职业者和新媒体从业者为主。
---三线博物馆位于其中的一座厂房中
,进入博物馆后左侧,一壁由各级地方组织和政府所授予的各级培训基地的金属牌匾以及满满一大桌子的以三线建设为主题所制作的文创产品告诉所有的参观者,这是一个充满着太多故事的地方,而作为参观者的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这里的寻访,发掘岀这里更多更多的历史故事。
---三线建设虽然满大满算不过十六年时间,但它对于当代中国工业布局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而要了解国家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不能不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中国周边形势。因为六十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中国周边的局势日趋严峻,因为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美国军事势力与我国的周边国家结成反华联盟,对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包围圈,而在我们时北方,1956年以后,中苏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岐,随着中苏关糸的进一步恶化,两国边境长达7300千米的边境线上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当时,我们的基础工业和军工企业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东北,华东,华北一带,不利于应对可能爆发的侵略战争。
---随着备战成为影响党和国家的政治战略和经济战略的重要因素,1964年,中央书记处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我国内陆地区,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证,新建项目都摆到内地,沿海能搬迁的项目都要搬迁,一两年不能见效的项目一律缩小规模,这一决定标志着国民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解决吃,穿,用向以战备为中心转移。国务院提出了三线建设的初步部署意见;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布置,重要的工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计划的摆到三线,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积极修建地下铁道等,在当年十二月进行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确定,1965年和以后的一段时期基本建设的中心是集中力量建设三线,采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我国纵深地区建立一个工农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工业基地。具体来说,就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豫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糸,重点是在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北的陕西,甘肃,以后逐步扩展到河南,湖南,湖北的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