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跨度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秦汉的石棺葬,作为一种墓葬现像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这种墓葬现像不仅仅分布在岷江的上游地区,同样也广泛分布于四川西部各州市。汉代石棺文化现在己经被专家学界确定为羌人文化。所谓石棺葬,一般是"挖一个长方形的墓穴,以厚约半寸的石板若干块镶作棺的四周,将尸体及随葬品放入后,上面再用几块石板覆盖后封土。又称板岩葬。
---从西汉时期起,一种新的墓葬方式一砖室墓开始在包括宝兴在内的四川各地流行,这里的砖室墓样式除了出土的画像砖上的图案与内地的有所不同外,其它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这种现像的出现也说明,在汉文化的强大传播压力之下的古青羌先民为了保存及传承其堪称弱势的民族文化真的己经拼到坟墓里面了,不知道这究竞算是一种幸运还是悲哀呢?
----不管是哪种,历史的长河己经跨越了数千年的吋光,今天生活在这片面积不过3000余平方千米的古羌人的后代以及汉族先民的后代,早己跨过了任何的民族之间的文化障碍,早己将这两种民族文化融合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中共同成长。共同前进。而这样的个状态也应该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先民最乐意见到的。
---位于博物馆三层展岀的是穆坪土司文化历史。
不知道是展览组织方无意还是有意而为之,站在三层展厅的走廊上放眼前视,不过百米之遥目力所致不到百米之外的位于熊猫古城大门右侧的一座不是很高的小山顶上便是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穆坪土司衙门所在地。
---何谓土司制度一它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
---该制度起源于古代的"羁縻政策〃,在秦汉时期,只是略微管束,加以笼络,使之不生异心,到唐宋时,逐渐趋于强化,元代,中央政权在总结历代统治,尤其是唐宋以来实行羁縻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施行"蒙夷参治"之法,始置土司制度。
---"土司〃为官名,用于封授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其职为可以世袭。但袭官需获得朝廷的批准。元代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明清时期除上述三个武官职务外
,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土司对朝廷承担一定的赋役,并按照朝廷的征发令提供军队,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从清雍正年代起,开始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即将世袭的土官改为由朝廷任命的流官,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司制度被彻底废除。
---《宝兴县志记载》,宝兴县在春秋战国时期为青衣羌国故地,这里居住着青衣羌人,宝兴是秦汉民族迁徙必经之地
,唐朝武德初年曾在境内设置灵关县,灵关以北羁縻州,隶属雅州都督府,穆坪镇就属于该州管辖。
---羁縻州,是唐代于周边少数民族内附部落设置的种特殊行政区划,它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习惯上总称羁縻州。这种州是用以区别普通州县,当羁縻州出现时,普通州县相对于羁縻州而言则被称之为正州,羁縻府州的辖境也是原来部落(包括部落联盟或国)的领域,部落首领保持其原有的称号与权力,并自理内部事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