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二楼的展览,便立马乘坐电梯,开始了对三楼展厅内所陈列的印江民族文化展示的巡游。
---与贵州省迄今为止才有不过六佰余年的建省历史相比,印江这座地处贵州省东北部土地面积接近于贵州县级行政区平均水平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正式建县历史算起来已经有了1300多年了。由于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加上拥有28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在这块土地上的共同努力,以及武陵山脉在县域内的的绵延,从而使得这里拥有了崎岖不平不平的地形
以及因为这些险要的地形而形成的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色,丰富的物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中国名茶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
-----作为对一个拥有1300年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对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里,就不能不谈到一个比较生僻的历史名词一土司制度。这种制度是宋元时期中央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个地方管理制度,该制度由王朝中央政府任命地方首领为土司官"世袭其职,世守其土,世掌其民。在印江,从宋元符三年,印江始设厥册蛮夷长官司,封任奉信为土司长官。到民国初年朗溪蛮夷长官司长官系世名存实亡结束。印江土司制度前后共计815年时间。
---公元1934年年中,伴随着由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进入包括印江在内的黔东地区,印江县的红色历史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而十月二十四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东北部木黄镇的会师,更加便得印江的土地革命历史进入了一个短晢的高潮期。虽然说因为红军的长征加上国民党军及地方武装的疯狂反扑使得当地的革命运动陷入了低潮。但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而使得这样的革命火焰并没有熄灭,一直延续到了昔日的
红军,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在1949-11--16解放了这里,使得这里的历史融入到了新中国的红色历史之中并将持续下去。
---- 28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生活在共计近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相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社会风俗与习俗。
---作为印江自治县中的主体土著少数民族的土家族,其聚居方式,古来就一直遵守"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方式。到了今天,则是或依山傍水,或横卧山弯,或骑坐山梁。而在这种居住理念引领之下的本民族民居,在今天印江现存的则是还有诸如以土砖砌墙,青瓦盖面的封火桶子,有木板架壁,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以及高耸如云,雕梁画栋的楼台古阁等等多种,这些型式的建筑物尽管造型各异,但都很好的满足了土家族居民的生活需要。但伴随着势不可逆的城市化的浪潮的持续,这样的土家族民居正在一歩歩的减少。很多已经进入了县城乃至乡镇居住的土家族居民,其修建的房屋大多已经不再具有本民族的建筑风格了。这可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