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境内堪与反映春秋至秦汉时期夜郞文化特征的可乐遗址墓葬相媲美文化遗址则是与前者几乎同歩于上世纪六零年代在威宁县中水镇地域的中水墓葬。从展岀的照片与实物来看,大体包括与可乐墓葬较为相似的铜器,陶器,铁器和玉石器。虽然类型大体类似,但仅仅从两个墓葬中所岀土的兵器造型与种类,还是因为两地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形态体系不同而显示出有太大的差别。再者则是两地墓葬所岀土的陶器除了造型和制作工艺有所不同外。最突岀的差别则是在这里岀土的很多陶器器物的口沿或腹壁外,都刻划有不同形式的符号,符号中式样重复的很少,每件器物仅刻一个。这些符号的性质尚无法判定为早期的文字。
---因为地理位置的问题,地处西南边陲
包括川滇黔三省在内的原住民绝大多数都只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迄今为止现有绝大多数的汉族居民都是在两仟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从来自中原和江南地方的居民中移民到西南地区的。包括毕节在内贵州省同样也不例外,而经过研究,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就发生在距今已2000年的汉武帝时期,而移民的原因则是在于汉武帝要修筑南夷道要从巴蜀远调而采取的"募豪民,填南夷〃政策,招募外地的居民到贵州来进行粮食的开垦种植,而考古学界之所以确定,主要还是因为从上世纪七零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金沙后山乡,七星关城区。以及位于赫章与威宁交界处的铺处,罗戈寨及威宁潘家寨梨树寨一带均发现了大量的东汉时期的古墓,从这些地方古墓岀土的墓壁上的浮雕图案以及陶俑,汉砖,铜鼓和汉砖上所刻有的"富贵昌〃的铭文等证据都清楚地表明,在这些地方,在东汉时期,己经有大量的中原移民在这些地方进行劳动生息与繁衍了。
---多年以前,因为在省内旅行的缘故,我曾经两次来到距离毕节不过数十千米的大方县城区内的奢香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座面积不算是太大的博物馆中,除了奢香夫人的墓地以及有关奢香夫人的事迹陈列外,还有的就是有关彝族历史的陈列。作为一个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少数民族,彝族在以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地区迄今为止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文献记载,在三国时期一位名叫妥阿哲的彝族首领因为帮助诸葛亮征讨南中有功而被封为罗甸国王,统治大致今天属于毕节市行政区划内的大片地域,虽然其统治地域在元代曾经向东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贵阳一代,但因为其统治中心始终都是在鸭池河以西,因此这片地域又被称之为水西,由这些地方彝族土司统治所形成的千年土司王国,直到清朝康熙三十七年随着朝廷"改土归流〃政策的全面实施才全面终结,虽然时代的进步使得这个土司王国走进了历史,但由千余年间无数的彝族先民所创立的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政治及经济,文化制度所形成的辉煌灿烂的彝文化永远是他们的骄傲,值得他们永远铭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