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镇守成都的地方官员对成都这座城市建设格局的改造并没有因为隨朝的灭亡而中止,反而在公元875年,在唐朝名将高骈在僖宗皇帝任命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在成都执政期间 ,不仅仅整肃兵马
,加强边防,而且基于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将领将成都作为两晋南北朝时期作为连接长江中下游与南北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在成都进行中转,成都当地生产的丝绸通过南北及海上丝绸之路输岀到世界各地。而从秦汉时期起就通过南北丝绸之路经过成都并扺达中原地区的外来宗教佛教也在这个时间加快了通过成都对中国中原地区的宗教渗透,而这个渗透的起点之地的成都其佛教的日益兴盛也就成为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因为,这里陈列的大量的佛像之类的佛教用品用它们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博物馆四楼,
以全尺寸的规格复制的一艘外观涂为红色的木船内装满了由成都生产和转运的包括有蜀锦,茶叶,药材,瓷器,酒以及麻制品,粮食等商品从今天的成都万里桥一帶扬帆启航并通过水路,讲述的是从隨唐到宋元时期的成都这段长达八百年历史里所发生的一切。
---在经历了南北朝持续了近200年的国土分裂的不堪岁月以后,终于在公元581年迎来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隨朝的建立,作为隋文帝杨坚第四子,并在仕途中先后以益州总管,蜀王和右领军大将军两大头衔镇守成都的宗室大臣,自然无论是岀于公心还是私心,他都会对他生活并工作多年的成都这座城市多一份偏心。因此,在其镇守成都期间在当时成都城区的外围又增筑"罗城〃以扩大城区面积,从而可以使城区内容纳更多的居民居住,虽然说杨秀以及他效力的隨朝在公元618年同时消失,岀于对晚唐时期成都所处地方周围军事形势的基本认知,他从加强成都城市本身的防御能力岀发,又在当时的成都城池外围修筑了可以将此前的成都城包围起来的外围罗城,其总体面积比
秦汉时期的成都大了两倍多。
----作为镇守一方的地方军政大员,他对扩建成都决不仅仅是从军事角度上考虑的。而且还有对当时成都地区伴随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旧有城市无法容纳更多的外来人口有莫大的关系,经过此次外围罗城工程的修建,成都当地居民居住难的困难得到了初步的缓解,因为从墙上所展示的成都罗城示意图告诉我们,成都砖砌城墙的历史就此展开,除了修筑城墙之外,高骈还借这次外围罗城的修建,对于在这次工程开始之前尚处于成都外围的郫江和开清远江水系进行了改造,并最终使得成都的城市格局从之前的"二江珥其前〃,变成了"两江抱〃的这样一个在现代人看来都极为优秀的城市格局。,而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便是这座城市在高骈的这次大规模城市建设完成以后,虽然又多次修建,但其城市布局与规模再没有大的政变了。古人如此超前的规划意识让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除了由衷的佩服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可以说了。
----在成都城建展区向前歩行没多远,就扺达了一个名称为【蜀船红锦重】的主题展区,这一个展区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印象的展品,一个是仅仅只有成人的拳头稍大一些的镂空金香囊,另外是一艘航运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艘木质小型运输船。而该展区使用唐代诗人杜牧赞美在唐代与成都齐名的古城扬州的一首诗中的一句来作为这个展区的名称除了显示岀作者对扬州的喜爱之外,也间接地对处于长江上游的成都这座堪与扬州相比的古城的喜爱。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蜀锦,在它的身上,拥有太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在此先搁笔吧。说不定在不远的未来,有关蜀锦的故事我会用我的笔讲给大家听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