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娃65
秋娃6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20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军南渡乌江革命旧址纪念行<三>

(2022-07-09 21:23:05)
标签:

军事

历史

   2021 05 25 星期 六                                                ---在游船即将抵达此次乌江库区观光游折返点之时,位于游船右前方不过三百米处的岸上,一块大致与河流平行的山体拨地而起,它与其相邻的当地村庄所拥有的低山所形成的巨大高差使得这块山体有着一种给人以拨地而起的感觉。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山体有一个绝对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美人梳头。但是这座巨大的岩石山体之所以名声在外,全在于在这座山体的中部从我们游船上观察时仅仅可以看见其大致的走向而无法观察到其任何细节部分,用导游小姐的话来讲仿佛就是刻在这块巨大岩石山体中部的一道伤疤,但如果仅仅如此的话,恐怕导游也是不会花更多的语言对此作更多的讲述了。而导游的如此讲述则主要是因为,它是在上世纪六零年代到八零年代期间,当地所属的金沙县后山镇原联盟大队的百姓,为了改变当地因为地形原因而造成的村民农田相对地势较高而无法进行有效灌溉以及村民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当地村民从上世纪的1966年起至1984年,从距离该乡不远的哪杵河中段筑坝引水至当时的后山公社联盟大队。因为地形的原因从坝首引水到该大队地界的引水渠必须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引水渠,而在上世纪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修建施工难度极大的该工程首要的材料炸药就是非常的缺乏,但当地的村民并未因此而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就像是早于他们数十年远在河南林县的广大农民兄弟修建的堪称人间天河的红旗渠一样,就是采用钢钎,铁锤,从山顶腰绑着安全绳从山顶徐徐降落在山腰高度上的不同位置上,开始用这些最为原始简单的工具向这座全是岩石的山体发起了日复一曰的冲击,而经过这些农民在当地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率领下,经过长达十八年的曰复一曰的苦干。他们终于在上世纪的八零年代中期建成了这条虽然说从绝对长度上讲无法与河南林县红旗渠比肩,但就施工难度上讲堪与齐名的水利工程,这条水渠全部从座座大山的半山腰横穿而过,而水渠的最高点距离岩底的乌江河谷水面达200米,这或许就是我们从乌江水面的游船船上观看这条大沟的一部分就仿佛看到该水渠就象是用锋刃在这座巨大的山体上划了一条细长的刀口的原因吧。该水渠虽然说全长只有4·8千米,最宽为2米,水深只有1·5米,,但由于该水渠连接了后山乡原双联村学堂,平义,和平,李家寨及原合心村肯池组,并使这些地方的上千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如此的工程效果及工程难度也使得该工程声名远扬,有了金沙红旗渠的这样美称。虽然说这样的叫法有助于提高该水渠作为当地作为现代市民健身步道推介对象的知名度。但听了导游小姐姐的介绍以及为了写作这遍文章而查阅了一些有关该水利工程介绍的资料后,我更愿意将这条已经造福了该地乡村林民已达三十余年的水渠以水渠所属的当地行政辖区联盟大沟这个略显亲民的命字来命名。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纪念为修这条大沟而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当地村民而已。即便是到了今天,当年修建这条水渠的村民们有的已垂垂老去,有的也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为今天,为我们的后人造福的水利工程,只要维护得当,它就会一直地存在下去,并以它无言的奉献,向每个当时的人们诉说这段已经逝去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