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本新书,重新把青年、中年、老年的年龄进行了划分,我想这样划分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时代在改变,生活条件在提高,44岁前还属于青年,44——64属于中年,64后属于老年。按这个划分,我已过了青年的年龄,刚进入中年,退休后才进入老年的行列。人生还要过后两个时期,如何过得实在,更加有意义,应该好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能过早地躺平,把余下的工作时间过得不留遗憾,去帮助更多值得帮助的人。过怎样的生活需要有高级的思想指统领,人的生活质量好坏,与你大脑中的思想、想法、理念是分不开的。有人说,青年要有儒家的思想,中年要有道家的思想,老年要有佛家思想。我觉得这样的提法符合道法自然,生活应该就得这样过,遵从人的各阶段身体心理特点,才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生命运动发展的规律。

青年,有朝气,该努力追求、吃苦的阶段:这个时期,儒家的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追求名利的思想,最适合有志青年。我们不应该在这个追梦的年龄,过着安逸的生活,提出佛系人生。如果这样,你的潜能,你的价值都不能得到体现。想想自己的青年,真是这样追求过来的,还真是有点苦。求学的日子,还真的是挑灯夜读,记得读高中期间,晚自修结束后,还借用老师的办公室继续学习。高复的日子,天天早出晚归,天天过着两点一条直线的生活,来回在教室与出租房的路上。教学的日子,参加优质课比赛,一拿到课题,忙得焦头烂额,一个人想课就想得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得赶路去县城参加比赛。这一时期,苦过,累过,拼过,无怨无悔。在教学上得过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资质平平,能有这样的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学历上,坚持活得老、学到老的原则,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的方法,最后也拿到了研究生文凭,很对得起自己了。职称上,也经历了不少磨难,熬了不少夜,也拿到了高级职称,凭我的资质平平,正高的职称想都不要想了。好了,青年已经过去,追求名利的年龄已一去不复返了。做人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只要曾经经历过,虽然没有抓住几个好机会,都已经过去,不再提及,不太重要。

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人最容易累坏身体。这个时候身体最需要照顾,心里最需要安抚。所以要富养自己,善待自己。不然的话,好多的疾病在这个时期侵入人体。有个和谐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奢华的生活,简简单单地享受生活、认认真真地养生。这个时期,道家的顺其自然,平淡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最适合中年时期。人到中年,上要尽孝,下要教小,千万别累垮自己的身体。对家对生活要达到无为而治。这一时期,体验报告上可能有几项超标,提示着你的健康需要引起重视。学会养生,锻炼身体,静心寡欲,才是正道。

老年虽然离我还很远,但可以想象。都说老有所乐,还记得多年前,去温州参加博客大会,认识了一个老年博友,也许是缘分,他乡遇知己,特别亲切。他的网名就叫“老有所乐”,网上写博文很勤快,我们互相点评,互相鼓励
,后来成为了忘年交,她还特意带着老伴来找我,送给我两本他自己出版的著作,想不到那次竟是我们的永别
,一个癌症动过手术后,活得如此洒脱、乐观 真是难得可贵。老了,学会放下,儿孙自有儿孙福
,不必操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后让自己快快乐乐离开 ,这就是安享晚年吧。
青年的关键词:勤奋、学习、追求、梦想。
中年的关键词:健康、养生、锻炼、简单。
老年的关键词:放下、乐观、看淡、旅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