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温州市近两年九上科学期末考试
(2021-01-15 10:54:0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温州市近年九上科学期末考试研究
一、近两年考点分析比较
|
考点 |
|||
题号 |
2018学年 |
2019学年 |
2020学年 |
|
一 |
选择题15小题(30分) |
|||
1 |
七大营养素 |
七大营养素 |
|
|
2 |
实验操作(1稀释浓硫酸 2收集气体或干燥气体 3测定PH)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
|
3 |
酸、碱的定义 |
酸碱性与PH关系 |
|
|
4 |
机械能(动能、势能) |
化肥(K肥、N肥、P肥、复合肥) |
|
|
5 |
改变内能两种方法 |
血型(A、B 、AB、O型) |
|
|
6 |
焦耳定律Q=I2Rt实验 |
物质的分类 |
|
|
7 |
铁生锈条件(水和氧气) |
机械能(动能、势能) |
|
|
8 |
金属活动性和酸性质 |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
|
|
9 |
滑轮组省力情况 |
电流热效应(电热器) |
|
|
10 |
核电站能量转化 |
实验操作(1稀释浓硫酸 2收集气体或干燥气体 3测定PH) |
|
|
11 |
物质的分类 |
滑轮组省力情况 |
|
|
12 |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
核电站能量转化 |
|
|
13 |
四个冲程 |
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 |
|
|
14 |
电路计算电功率计算 |
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 |
|
|
15 |
常见的沉淀图像题 |
除杂的方法 |
|
|
二 |
填空题5小题(24分) |
|||
16(1) |
三大供能物质 |
制作血涂片操作 |
|
|
|
尿的形成 |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
|
|
(3) |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
|
|
17(1) |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
酸、碱的定义 |
|
|
(2) |
氢气的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
鉴别物质(区别NaOH和Ca(OH)2) |
|
|
18(1) |
杠杆平衡条件 |
测量电功率 |
|
|
(2) |
机械功W=FS计算 |
功率的计算公式 |
|
|
(3) |
|
电动机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
|
|
19(1) |
伏安法测电功率 滑动变阻器 |
机械功W=FS计算 |
|
|
(2) |
P额的计算 |
杠杆平衡条件 |
|
|
(3) |
电路故障问题 |
|
|
|
20(1) |
鉴别物质 碱的性质 |
鉴别物质 常见的白色沉淀 |
|
|
(2) |
常见物质离子检验(氯离子的检验) |
碳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区别 |
|
|
三 |
||||
21(1) |
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 因变量动能大小如何测量 |
伏安法测电功率 连接电路图 |
|
|
(2) |
增大实验现象方法 |
滑动变阻器 |
|
|
(3) |
方案评价 |
改进实验方案(电压表接到滑动变阻器上) |
|
|
22(1) |
探究酶的活性影响因素 探究目的(提出问题、假设、得出结论) |
探究酶的活性影响因素 温度、PH等自变量影响因变量酶的活性 |
|
|
(2) |
因变量酶的活性如何测量 |
无关变量如何控制相同,如何不影响因变量 |
|
|
(3) |
改进实验方案 |
如何设置自变量 |
|
|
23(1) |
探究酸与碱反应 酸中滴加碱、碱中滴加酸 |
探究酸与碱反应 如何设置对照组 |
|
|
|
酸碱反应PH变化情况 |
证明酸碱反应现象 |
|
|
(3) |
实验方案评价 |
根据图像数据分析酸碱反应的证据 |
|
|
四 |
解答题4小题(28分) |
|||
24(1) |
血细胞的组成 |
动脉血与静脉血区别 |
|
|
(2) |
肺泡内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 |
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的吸收作用 |
|
|
(3) |
气体交换、物质吸收、尿的形成各成分含量变化 |
体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的联系 |
|
|
25 |
解释说理题 杠杆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
解释说理题 改变内能方法、能量转化 |
|
|
26(1)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收集气体与测气体体积区别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计算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
|
|
(2)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设、方、关、比、算、解、答) |
表格数据分析 |
|
|
(3) |
表格数据分析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设、方、关、比、算、解、答) |
|
|
27 |
电功、电功率计算 |
电功、电功率计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