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在最后关头赶到美国的来栖可谓是个不幸的人,临行前他与东乡外相的那句玩笑话终于变成了现实。尽管有些灰心丧气,但对于对他鄙夷有加而且形之于色的赫尔,来栖一点都不怨恨。他认为,赫尔和野村还有他自己已经为维持和平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在资深外交官来栖眼中,美国和日本不过是两个小孩子而已,在外交上很不成熟。现在这两个孩子一言不合就玩起愚蠢的打仗游戏来了。
来栖喜欢将外交事务比喻成在沙滩上画画。不论你之前有多么努力,政府的改变都会像海浪一样,刹那间将你的所有努力冲得踪影皆无。他希望儿子来栖良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要去做一些具体有形的工作。他帮助儿子选择的职业是做一个桥梁建筑工程师,希望他未来能为自己的国家设计出漂亮而坚固的桥。但是很遗憾,来栖良并没有机会去建造一座桥,这个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日美混血儿,在战争结束前夕的1945年2月战死于那场他父亲无力阻止的战争。
对于太平洋战争来说,两位“三郎”今后都没了出场的机会。回到国内之后,没有人对他们没能及时递交最后照会的失误进行责备,相反他们参加了一系列庆功会,包括天皇接见以及和东条首相共进午餐等。裕仁对日本的处境没有表露任何不安,只是高度赞扬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天皇御弟高松宫则更加直率,他告诉来栖,很遗憾外交没有占到上风,最后还是不得不开战了。东条则一直强调,日本是在美国的逼迫下被迫才进行的战争。似乎这些大人物急切想要补偿在外交危机中受尽折磨的两位代表。
后来来栖淡出政坛,写了一本叫《日美外交秘话》的书。野村回国后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亲美立场。由于战争已经爆发,主和的野村很快没有了市场,只是担任了枢密院顾问官的闲职。战后在麦克阿瑟主政日本期间,野村再次出山成了亲美派的领袖,积极推动日本在冷战中向美国靠拢,还担任过参议员等职。1964年5月8日,野村去世并被授予一等旭日桐花大勋章。
1942年6月18日,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大日本帝国海军刚刚在中途岛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失败,进攻势头也戛然而止。这天晚上,瑞典美国船运公司的“格里普斯霍尔姆”号客轮从纽约驶出,船上装载着一群被关押在美国临时营地的日本公民。同时,日本政府派出的“浅间丸”号运输船也从横滨出发,意大利轮船“绿伯爵”号也从中国的上海港出发,它们的共同目的,是把位于北美和南美的国民接回老家。
“格里普斯霍尔姆”号上的那群日本人中,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日本战前最后一任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他身边的那个小个子,就是最后阶段赴美谈判的特使来栖三郎。在船上,两人看到了夏威夷领事馆的喜多长雄总领事,大家握手互致问候。两人都不认识喜多身后那个缺了一节手指的英俊小伙儿,他就是日本成功袭击珍珠港的大功臣吉川猛夫。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格里普斯霍尔姆”号装上了更多被关押的日本人,之后一路南下沿着南极的洋面航行,极力避开作战地区。环绕半个地球的船只一直在高速中运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艘船所要通过的航线和日期已经通过中立国通告各交战国的潜艇,以求得到航海的安全。为此船只白天以绿十字做标志,夜间则挂起了十字型的彩灯。如果错过了预定日期和航线,就有可能被当作伪装船而遭到攻击,所以必须严守事先通告的日程。谁也难于保证,在战争中已打红了眼的各方潜艇绝对不会发起攻击,所以“格里普斯霍尔姆”号客轮始终是在提心吊胆中航行的。
船只于1942年7月20日抵达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马普托。两天后,插有日本太阳旗的“浅间丸”号以及意大利的“绿伯爵”号也前来靠岸。在这里,日美两国进行了国民交换。日美双方人员各成一行,沿着中间用栅栏隔开的通道两侧逆行着到各自方面的交换船。来自北美和南美的日本国民在这两艘日本派来的运输船上重新安顿下来。作为敌对双方,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国民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
在逆行过程中,机敏的吉川猛夫发现,日本人归国携带的行李和物品要比美国人好很多。从美国人携带物品的低劣可以明显看出,此时日本的国力已经相当低下。那些美国人的随身物品大多装在一个粗糙的皮包或布制椭圆形口袋里,而日本人却都穿着高档服装、提着漂亮的皮箱。从双方携带物品质量之悬殊可以看出,尽管战争不过才开始了半年多一点,但是日本已实行经济管制,不再生产高档的生活物品了,因而那些美国人买不到优质的东西。吉川由此看出了两国国力上的差距,日本就是这样贸然向一个物资富裕、实力强大的国家发起了挑战。尽管在政治上还很不成熟,但是吉川已经对日本的战争前途产生了一种隐忧。
在港口等待时,野村和来栖看到了对面人群中一个高大的身影,那身影竟是那么的熟悉。哦,原来那是格鲁大使。来栖立即想到了他作为特使赴美之前头天的那一夜他与格鲁会面的情形。格鲁当时礼貌地“祝他好运”,看来他的祝愿也是不怎么灵验的。
相对野村和来栖回国之后就基本赋闲而言,格鲁就要幸运地多。他后来担任了罗斯福的副国务卿,并成为保留天皇促成日本“有条件投降”的关键人物之一。
不管如何,三人都曾为了避免这场战争付出过艰辛的努力。此时此刻,和平早已随风而去,他们的使命也均告结束。三人百感交集的心境的确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甚至没有下意识地去接近对方:一旦真正面对面的话,又能说些什么呢?
好像有默契似的,三人不约而同地脱下了帽子,默默地向对方挥手!
(本节结束。以上内容转自老酒《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不宣而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