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约前2000年—前1500年)
今枣庄市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和薛。夏杼帝五年封曲列于鄫,鄫旧城在今枣庄市境东兰陵县境鄫城村,建姒姓子爵小国。夏时滕姓氏族部落成为部落小国,滕旧城在今滕县城西。夏初,车正立国于薛,薛旧城在今滕县张汪镇黄殿岗一带。
商(约前1500年—前1066年)
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殷封蔇子翦于蔇,属大彭国,蔇旧城在今市境内西集附近。殷封求言于阳,属大彭国,阳旧城在今涧头集西南侯塘村。郳国即小邾国,属滕国附庸国,旧城在山亭一带。商朝中后期,商灭大彭国,并灭彭氏诸蔇,但阳国犹存。薛国的范围乘势发展到今苏北、鲁南、豫东。
西周(约前1066年—前771年)
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薛国当时辖二邑:一为奚邑(今奚村一带);一为常邑(今南常一带)。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前期,今枣庄市东属郜国,南属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鲁桓公十七年(前695年),鲁占今枣庄市东部、中部,南部属宋国的阳,西部、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小邾国当时辖滥邑(今羊庄镇土城村)、互乡邑(今城头乡长巷一带)、孤骀(今木石)三邑。鲁襄公六年(前567年)莒国灭鄫国,晋、宋灭阳,宋改阳为傅阳,鲁国占鄫国置次邑(今兰陵)并伐小邾国取今滕县东部,齐国南进占领薛城,更名舒州。
战国(前476年—前221年)
今枣庄市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鲁平公二十年(前309年),于滕东置灵邱邑(今陡城村),舒州改称薛国,辖奚、常二邑。是时小邾、傅阳、兰陵、滥邑皆属楚。楚考烈王九年(前254年),今枣庄市全境属于楚。
枣庄是炎黄文化的核心诞生地,东夷文明的核心起源地,中华文明的早期发祥地,炎黄氏族考(山东·枣庄),黄帝陵,黄帝故里,黄帝城在台儿庄“黄丘”拥有不可置疑的证据,山亭区西集镇为伏羲故里,峄城区阴平镇为女娲故里,薛城区周营镇为少典氏(案:炎黄之父)故里,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为有蟜氏(案:炎黄之母),薛城区陶庄镇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以及商朝左相钟馗以及后裔,孔子先人殷微子,商王,阳甲盘庚等故里.....。
这里还是大文学家墨子,史学巨匠左丘明,工匠祖师鲁班,凿壁偷光的匡衡,招贤纳士的孟尝君,毛遂自荐的毛遂,兰陵县令荀子,西汉大臣疏广疏受,大文学家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贾三近的故乡.........
这里曾诞生了中国最多的古国,黄丘(黄帝初都,黄帝陵所在地),逼阳国(黄帝后裔封国,夏朝国都“阳城”所在地,也是大彭国的驻地),薛国(黄帝后裔,夏朝初期奚仲封国,商都奄的所在地),鄫国(黄帝后裔,夏少康之子曲烈封国),小邾国(炎帝后裔封国,中国最早写炎黄历史的第一国),滕国(黄帝后裔封国),倪国,蔇国(黄帝后裔大彭国下属封国)等历史国家都城,是中国境内诞生古老国家最多的城市。
枣庄是一个内敛的城市,和全国那么多争西门庆故里,争孙悟空故里的城市不同,枣庄守着众多的名人资源从不去争论,有争论的资源不用,无争议的资源也是深藏不露。
鲁中南地区拥有中国史前文化完整序列遗存,在中国现有的全部考古发现中到目前为止,只有鲁中南地区积淀着中国远古历史和中国文化的雏形,新石器时代的山东人,被称为东夷人,它们形成了完整谱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北辛文化一大汉口文化一龙山文化一殷商文化。
在中国现有的全部考古发现中,一个狭小的区域内能形成中国史前文化完整序列者,到目前为止,只有鲁中南地区。这岂不是说,这里是中国人的祖先几十万年来最长期、最稳固的生活区域吗?这岂不是说,这里积淀着更多的中国远古历史和中国文化的雏形吗?
秦朝以后的各种古籍中记载枣庄地区;此地郡县林立,城邦密集、在苏鲁交界如此狭小的区域内,设置了众多的郡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鲁南地区当时是一个开发时间较早、文明程度较高,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其军事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注;自西周以后,枣庄地区的炎黄文化至夏商历史真相就一直被全国各地争抢,碰瓷,雪藏。特别是鲁国,西周设鲁国以扼薛国(东夷),东夷之首就是古徐州的首府薛国(商都所在地),直至2002年小邾国被挖掘出来,中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才重视起来,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化百家争鸣,枣庄的历史文化已经大白于天下,是应该还枣庄一个公道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