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2018-12-29 14:42:17)4* 火烧云
【字词积累】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新词积累
4、描写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叠词
5、描写变化的词语: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阅读能力锻炼】
读课文,练习抓住“共性”概括第1自然段的意思;在读懂4-8自然段每个段落意思的基础上,练习用归纳的方法来把握4-8段的意思。
【表达学习】
结合读懂的“火烧云多角度、各方面细致的变化”,体会是多角度、长时间细致观察的,观察的时候,还针对看到的事物,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想他们是稀奇的、各种美好的事物。
【语言积累】
背诵课文第1、3、5段。
单元整理
抓特点,写出景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物的时候,都是注意观察,抓住了一种景物的本身的变化来写的。
《观潮》一文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是一类动态景物描写的典范。作者对大潮进行了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大潮)随着从远到近逐渐移来,声音和形态给人印象的变化。大潮一点一点涌来给人印象的变化,这是景物“发生过程”产生的变化,就好像一个事件,在事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景物本身给人的印象是不同的。
跟《观潮》所描写的景物变化一样,《火烧云》这篇文章,也是按照火烧云这个景物的变化过程来写的——从火烧云上来写到火烧云下去。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之后,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最后写了火烧云的形态的变化,我们能够了解到:观察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里颜色、形态哪些变化”,要把“时间推移情况、具体的颜色和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细致写清楚”观察清楚、写清楚。
《鸟的天堂》所写的景物,景物主体没有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主体景物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傍晚,大榕树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早上,给人的印象是鸟很多,鸟生活的很幸福。细致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阶段内给人的不同印象:大榕树傍晚时分没有一只鸟,白天则是“鸟非常欢快幸福生活的情形”。
榕树有什么特点?大啊!就像一座林子,能有那么多鸟在这里生活,这树多大啊?这是用“变化了”的景物写出来的。能成为鸟的天堂大树,你爱不爱?作者这样写,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将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阶段给人的突出印象相比较,从而抓住特点,写出特点。
写作练习:起个早,观察一下天边太阳升起的过程(或者是回忆你在海边看日出的情形),按照太阳升起的过程,把太阳光亮、云彩的色彩变化记录下来,写成一段话。
单元习作:写一种景物,注意写清楚这样处景物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阶段的特点,同时,能够展开想象,把眼前景物想象成美好的事物,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韩希彤
5 古诗二首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腊là、浑hún、豚tún
2、记忆字形:疑
【阅读能力锻炼】
1、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读懂诗句的意思,能够解释。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作者从大自然的生活中体会到的道理。(重点是两首诗的后两句)
3、朗读,读出对道理的感悟与欣喜之情。
【表达学习】
回顾第一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体会两首诗歌后面两句的含义,懂得观察事物得细致,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拓展阅读】
1、
2、
6 爬山虎的脚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茎:读一声jng;触:chù 注意读成四声;蛟:jio读一声调。
多音字 铺 p pù
2、记忆字形:
虎:注意虎字头的横勾;叠:本字笔画较多,切忌多笔少笔;痕、逐
3、新词积累
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拂过、痕迹、休想
4、描写爬山虎叶子变化的词语
嫩红、嫩绿、新鲜、一顺儿、均匀、重叠、波纹
5、描写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词语:
触、巴注、拉、紧贴、
【阅读能力锻炼】
1、在读懂字词的基础上,练习一边读,一边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能够联系第1自然段“占了一大片地方”,来综合概括地2自然段的意思——综合,就是把这段话所写景物的几个特点给综合在一起(要点:绿色、均匀、爬满了墙壁、好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能够抓住主要句子,来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用综合“变化过程关键词的”方式概括第三段的意思。
2、能展开想象读懂文字写出的景物变化——描画或者表演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
【表达学习】
1、结合自己写景物观察的实际,体会本文作者如何“多角度观察”、“细致观察”,多角度观察能够发现“有特点的景物”(被人观察都在表面样子,作者不但看看了表面样子,而且提出问题,细致观察了“脚”);一定要坚持很长时间,观察景物是怎么一点一点变化的,才能把过程写细致。
2、写景物特点和变化,用字要准确。(主要结合第3自然段“脚的位置”、第四自然段写“变化”的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句段积累】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写作练习】
仔细观察身边的一种植物,比如含羞草、向日葵,先仔细观察,注意它的细微变化,而后写出来。
【阅读拓展】
列夫托尔斯泰《随身带笔记本》的故事。
7 蟋蟀的住宅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堤
读d 耙pá扫
2、记忆字形:
蔽
遇:本字半包围中笔画是单笔画“提”,不要丢掉“提”头一“点”;
搜:本字右半部分一竖穿透。同时本字为会意字,可通过字的演变理解记忆。
抛:本字左右结构,右面力要在九的竖弯钩里面。
3、新词积累
隐蔽、随遇而安、慎重、堤岸、隧道、耙扫、粗糙、简朴、触须、耐烦、整修
4、描写蟋蟀住宅的词语
光滑、凭证、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阅读能力锻炼与积累】
在学生查字典,基本理解生词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在一路读下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落实能力训练。
1、锻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的能力。读完地2自然段,练习抓住主要句子概括。
2、锻炼联系上文对自然段的几层意思进行选择,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重点凭借:第5自然段)
3、练习将几个写同一内容的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抓住特点表述几个自然段的意思(5-9,同样是写蟋蟀如何挖掘修缮住宅,抓住各段落所写内容的侧重点,进行综合。)
4、读懂作者是如何写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的——赏析文中把蟋蟀当人来写所表达出来的咱们情感,练习朗读,读出对蟋蟀的赞美。
5、抄录这些句子,并背诵。
【表达学习】
结合《爬山虎的脚》,体会: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从观察的角度来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平常人不注意,相对比较‘隐蔽’需要‘扒开’去仔细看、长时间仔细看”的内容。让学生用文中的具体例子来表述这个结论。
归纳:你要想有所收获,有所新的发现,就得善于去发现那些人们熟知事物背后人们不知的东西,需要扒开来,甚至钻进去,探个究竟!
【写作练习】
挑一个过去非常熟悉的事物或者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针对“背后”提出过去不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可以使来龙去脉,可以使怎么样的,可以是为什么,还可以是“假如……”会怎么样,然后,采用扒开来、钻进去、查背景等方式,去反复观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反复观察、持续观察,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记录下来。
【拓展阅读】
资料袋---了解法布尔及其名著《昆虫记》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静谧
mì
2、新词积累
豪放、坐卧不安、软禁、海岸线、消磨、不可思议、温和、偶然、漂移、假想、枉费心机、浩如烟海、古生物、化石、考证
【阅读能力锻炼】
读课文,思考并能够表述:魏格纳发生了什么问题?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表达学习】魏格纳是怎样发现问题的?在观察事物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
【拓展阅读】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