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2018-12-29 14:40:08)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高启山
前言
常听语文教师抱怨: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确,语文文本所呈现的内容是丰富的,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课是在“模模糊糊”的状态下进行。暗地里思考,把这个模模糊糊说明白了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目标不明、内容不明、方法不明。我们安排这个目标序列设计资料,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老师以数学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力求
本教学目标序列结合课文贴点主要围绕如下几方面阐述: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是学生最基本的立身之本,它能够丰富个人词汇,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语言材料,为构建语言的高楼大厦打基础。本部分内容包含1、读准字音:一般情况下分两种情况一是课文中容易读错拼音的字;二是一些多音字。2、记忆字形:重点关注生字中难写或容易出错的笔画。3、新词积累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本分,这种能力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形成的。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呢?
继续锻炼“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在能够读准字音,了解一些新的名词术语的基础上,针对在语境中发生了新意义的词语和读不懂的句子,学生自己一边读一边想: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写的是什么(写了谁?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并且继续读下去,回读上文或者继续读下文,找到答案。读完一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依照要求来“概括一个自然段或者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读完全文,再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这个人,这件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本要求,是四年级所有一类课文阅读能力锻炼和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力争到本学期末养成按照上面程序读书的习惯,并逐步不经提示能自己对词语、句子、段落提出疑问,并认真读书解答问题的习惯,对一些段落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的习惯;教师只需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概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表达学习】
这部分内容直指语文教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我认为,学习语文的的重要功用就是学习表达。我们不能老是抱怨学生写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溯其本源是我们教师缺失了写的教学。语文课本每一篇选文都是典范,我们要以此为例文,进行表达学习。
【写作练习】
结合课文提点,迁移写作,让课文学习起到习作例文的作用。
【阅读拓展】
课文是有限的,如何以一带多?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内容。
我们以5方面内容为骨架,构建了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教这课书,就讲这些内容。 高主任也曾明确的表示:“我听课,就看你我们让你讲的,你讲了没有?我考试,我就以这些内容为素材出题……”
目标系列详解:
第一单元
1 观潮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大堤
2、记忆字形:
昂:左下方不要多一撇或一横;贯:上半部分中间不能写成两点;沸:注意右半部分数笔画
3、新词积累
奇观、笼罩、若隐若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4、描写水势盛大的词语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5、描写人多的词语: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阅读理解能力】
初读课文(处理时机),在查字典的基础上(方式方法),明确“奇观”的字面意思,奇观的意思是“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这个解释,有两个要点:第一,奇特而少见或者难以看到;第二,景象是壮丽的。
带着问题读书——课文的哪里写的是大潮奇特而少见?哪里写的是大潮壮丽?
1、结合本文体会奇观指的是什么,读课文,用文中具体内容来说明;能够结合“自古以来”体会“天下奇观”强调的意思(延伸理解讲到那种程度)。
3、从课文对大潮“来前、来时、过去”的描写,初步感受到大潮“声音大”、“来势猛、浪头高、余威不减”,这样的景象说明大潮是壮丽、有气势的。
【表达学习及语言积累】
1、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
一是作者在全篇如何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层意思来安排材料的描写景物的。
引导学生去读懂:“一年一度”,这是写历史长久,“观潮的人多——人山人海”从侧面来验证“奇观”。
接下来读懂课文如何具体写景物“是奇观”:“闷雷滚动”、“白线”(直接写远处景观——潮的声势之大)、“人声鼎沸、沸腾”(从侧面写人们惊奇)。
然后读懂“潮来时”是直接写声势浩大。突出“壮观”。
在读懂潮去时“依旧风号浪吼”,是用“余威”来衬托景物声势浩大。
体会上面隔断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具体的,可以用“删掉第二段、第五段”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效果的方式来研读,体会第二段、第五段的作用,体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出了直接写要写的景物,还应该写清与景物相关的人的反应,写清楚事物变化的经过”。
2、作者如何把壮观的景物特点写出来的。
重点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移来”、“横贯”用词准确,强调了景物浩大的特征;通过比喻句的研读,体会“如何写出了声势的浩大”,可以用删改比较的方式,体会比喻句所表达出来的效果。最终讨论归纳:写景物特征,除了直接准确具体地写景物“是什么样”的,还需要展来联想和想象,从而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的写的指导,何愁学生不会写作?】
【写作练习】
请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钱塘江大潮的有关情况。讲解时,可以按照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讲述。别忘了用上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要讲出钱塘江大吵的奇特之处。
【阅读拓展】
十七日观潮
说完第一课,各位老师,如果让你出一则课后小测试的题目,想必我们都会出吧!
一、
二、
三、
四、
五、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善的思想感情。
3 鸟的天堂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抛 po
几个多音字在本课词语中的读音:应yìng接不暇
2、记忆字形:
桨:本字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上半部分的右面
耀:本字左半部分是光字的变形。寂:本字主要注意叔字是半横而不是全横。
梢:本字注意与稍、捎的区分。
3、新词积累
灿烂、陆续、展示、留恋、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4、描写大榕树的词语
一簇簇、绿得可爱、翠绿、茂盛、不可计数、枝上生根
5、描写鸟的词语: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得、花的、黑的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读懂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引导学生在查字典理解本课词语的基础上,一路往下读书,边读边思考,自己读懂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意思,抓住如下重点语句指导学生练习语境来体会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1)“真是一株大树”惊叹“真”——许多株,有的人说是一棵,有的人说两棵,走进了才发现“真是一株”;这些描写的目的为了强调“大”。
(2)读懂如何把“大”写具体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卧。读懂“卧”写出来的大树的特点及其“卧”与“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的关系,读懂“卧”在强调大。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生命力。
首先是读懂茂盛——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写茂盛的,读懂“堆”写出来的事物特点;结合“明亮”、“颤动”,通过想象的方式,读懂“生命力”与茂盛的关系。
(4)读懂的基础上,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大榕树的特点”,反复朗读。背诵6-9段。
2、读懂作者是如何写鸟多的——到处.到处,类别列举;有的……有的……,——下文的应接不暇。
3、读懂“天堂”联系大榕树的茂盛特点、鸟儿们欢乐生活的表现和情感,体会鸟儿们在这里生活的美、安静(安全)、生活的快乐、温饱,就像在天堂中。
朗读,背诵13-14段。
【表达学习及语言积累】
参照给出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体会“用比拟的手法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进一步阅读文中写作者喜悦感情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从中归纳规律:把物必做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用夸赞的语气来写。
通过读句子体会到: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色内心喜悦
语言积累:
1、抄写背诵。
全文教学结束,教师安排学生根据课后要求,抄写,背诵。
2、自己在文中找其他比喻或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这样写,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拓展】
《寻找生态家园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