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能否提升乡村社会资本
(2023-01-31 16:09:36)驻村帮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机制,向乡村选派第一书记是这一机制的新实践。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极大地改善了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还会给驻村带来隐性的、难以察觉的变化,比如促进村民之间的信任以及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等。这些主观层面的变化对于乡村社区能力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更为重要。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驻村帮扶离不开组织资源的支持。以董村镇为例,驻村干部在修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并没有显著地赢得村民的信任,但这些下乡资源不仅是乡村社区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驻村干部在乡村社会缔结纽带的物质基础。当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除了鼓励资源下乡,有必要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充实乡村社区组织资源。
第二,搞好对乡村干部的正向激励。政治晋升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乡村,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因为越是基层政府官员,获得的政治晋升机会越小,政治晋升激励往往失灵。从新一轮驻村帮扶实践来看,到农村一线工作已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驻村干部将乡村当作干事创业的舞台,不排除有些人是出于造福乡里、谋利桑梓的情怀,但政治晋升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不小的正向激励。这是今后驻村帮扶工作应当坚持的一个维度,同时也要惠及本地优秀的乡村干部。
第三,社会资本是乡村振兴的无形动力。无论是人力资源的嵌入还是组织资源的壮大,如果没有社会资本支撑的村民集体行动能力的提升,乡村振兴显然难以持续。实际上,人类在长期互动与演化中,早已形成熟人社会,第一书记代表上级政府在基层落实惠民政策,广泛缔结利益纽带、互助纽带这一现象值得鼓励,以此形成的信任、规范都是乡村社会资本的内核,对乡村社区能力建设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