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报告《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2017-09-24 11:51:45)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禹城市实验幼儿园     张寅

一、课题由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其实,数学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巧妙地利用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是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把原来抽象的数学内容,还原于幼儿所热爱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从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形形色色生活情境中,积累关于数,量,形,时,空等方面丰富的感情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摸索将数材料的投放和主题开展相辅相成,推动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怎样通过幼儿操作自然物或通过亲身参与等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现象的兴趣,进而有持续探究的欲望的途径。

2、研究内容:

1)、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园内幼儿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以丰富我园园本教材的教学资源。

2)、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的研究:根据所筛选和整理的素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童趣化、可操作的特点,以引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3)、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创设的研究:根据数学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制作富有趣味性、活动性,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化情境,以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论,为梳理课题研究的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2、行动研究法:结合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经验性的理性认识提供实证。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性化,逐步上升为合乎教学原理的规律性认识,以进一步指导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的创设,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服务。

四、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611月——20172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2、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的理论,收集资料。  

3、确定课题研究思路,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73月——20176月)  

1、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完善措施。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论文与随笔。

(三)总结阶段(20179月——201711月)  

1、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案例研究。

2、 完成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为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申请成果验收。  

四、成果成效

1、各个活动的记录

2、相关的典型活动展示  

3、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幼儿对学习数学不太感兴趣,表现在上课精力不集中,回答问题漫不经心,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幼儿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教师教法单一,注重硬性灌输,忽视幼儿学习特点。

 4)、幼儿动手操作材料单一,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限制了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

2、改进措施 

1)、创设区域活动环境: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满足幼儿需求,为幼儿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师生共同探讨“生成”活动区域。材料准备、材料分类、材料整理。

2)、游戏化教学体验学习的乐趣。

3)、注重操作,将数学知识融于幼儿一日生活。

实践证明,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且培养幼儿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使他们学而不厌。生活化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游戏化使幼儿乐于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