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下册P77例4)
(2017-05-16 08:16:41)《解决问题》说课稿
唐玲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77页例4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学信息,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等进行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中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动手实践、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五、 说教学程序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特点及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问题解决”的目标指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因此在新课伊始,我充分利用课件资源,为学生创设喜羊羊要送礼物给表现好的同学这一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变换叙述方式,如“喜羊羊折了6个星星,美羊羊折了6个星星,沸羊羊折了6个星星。”让学生用更简洁的方式叙述为“3人一起折星星,每人折了6个”。接着,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来提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将问题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并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的过程。
通过对例题情境的分析,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他们一共折了几个星星?”同时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学生们会想到用画图并列式的方法来解答,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分析算式6+6+6时, 教师指着算式提问:“咦!都是6,每个6表示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这里的3个6分别表示喜羊羊折了6个星星,美羊羊折了6个星星,沸羊羊折了6个星星。接着继续提问:“题目说3个人折星星,算式能找到3吗?”通过这个关键问题,学生们得出:“这里的3指的是喜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3个人。要求3个人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就是把3个人每人折的6个星星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6加起来。”
接着教学列表法。列表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之初考虑到如果没有学生想到列表法,就由老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把表格填完整1个人折6个星星,2个人折12个星星。追问:12是怎么来的?3个人折18个星星,这18是怎么来的? 让学生看到列表法也能很清楚的看出3人每人折6个星星,一共折了18颗星星。再进行追问:如果4个人折,是几个6,是多少?5个人呢?全班每个人都有6个,是几个6相加?从而初步搭建加法到乘法过渡的桥梁,便于以后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通过上述学习,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接着在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思考3个问题: “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哪些方法?”逐步让学生学会回顾与反思。
第三个环节: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 “层次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设计了营救喜羊羊的情景,展开练习。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第77页“做一做”。
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寻找数学模型,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不断积累形成数学意识,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2、变式练习:设计了一篇大头儿子写的数学日记,“昨天是周末,我们一家一起吃早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了小笼包,每人吃了9个。我们一共吃了24个。”先让学生读一读,再思考大头儿子说的对吗?通过让学生找出错误,进一步体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拓展练习:
古诗算字
(1)出示四句古诗“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低故乡”学生算字。
(2)加上标题《静夜思》再列算式
这道题有意渗透可以4个5连加,也可以用5个4连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第四个环节:回顾反思,总结经验。
通过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呢?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升华。
总之,整节课在设计时我想做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想法很好,在课堂各个环节处理时没有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