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规律》评课稿

(2017-03-24 10:08:22)
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

《找规律》评课稿

唐玲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成为李琳老师这节课的主评人之一。在这里说评课有些谈不上,只能说相互探讨交流。目的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我有幸听过四位老师执教这节课,这是第二次担任《找规律》这节课的主评人。可以说几位老师就这节课的教法都有不同,各具特色。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很多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材上对于找规律是这样描述的:“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2011版《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要求。第一学段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认识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规律的运用。本节课李老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规律,怎么去找规律,并会创造出简单的规律,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整堂课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感知、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充分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表达的话语进行追问、引导、评价,促使学生敢说、会说、说得对。在创造规律上,老师放手让学生先通过排队的方式设计出有规律的排列,再到自己涂颜色创造规律。

3、导入设计的新颖、巧妙。上课伊始让学生跟老师做动作,紧接着就问到你发现这组动作有什么特点,这样既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中来,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悄悄地渗透其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为有效学习做好了铺垫。

4、充分利用教材。课堂中让学生圈一圈,涂一涂这些活动都是运用教材中已经有的素材,直接让孩子们在书上完成。

5、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在后面又列举了一系列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听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

1、在让学生翻开课本全出重复部分时,可以在圈之前做一组示范,然后再放手就不会出现学生不会圈的情况。在圈灯笼的重复部分时,我觉得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经验,没有必要出示一个紫色灯笼,一个橘色灯笼一组来作为引导,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圈。还有在找跳舞的小朋友的规律时,应该出示主题图中围成一圈的图片,因为这里的规律还可以是以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为一组的重复排列。

2、在巩固练习时,第一个练习题,出现的第二组没有规律的图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形那道题可以稍作调整,把难度降低一点,可以选取两种图形做一组没有规律的的排列,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掌握。

以上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