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阳光正好,一只蝴蝶飘飘忽忽地掠过窗前,让人疑心它是不是从桌上一堆画稿中振翅而出的。没错,子逸正翻看着一沓绘满蝴蝶的纸张,它们来自参加校园绘画比赛的同学们,本届比赛的主题是“蝴蝶、青春与成长”。
“嗯,这张很不错嘛。”美术老师推推眼镜框,仔细端详一张细腻传神的素描,“吴子逸,你觉得呢?”“画技是很不错,老师,但是和前面大部分作品一样缺乏了新意。”子逸瞥向旁边已审阅的画稿,上面的内容不是少女身旁彩蝶萦绕,就是手心折翼蝴蝶的特写。
“咦?这张画……”老师枯瘦的手指驻留在一幅署名为《半》的画作上,笔触并不精致,细看还能觉察到线条的微微颤抖,然而画面上被手指托住的蝴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它只有一只翅膀。老师眉心紧蹙,鼻尖快抵到画纸,她低声喃喃:“不落俗套,构思很好啊,意味着残缺而不完美的青春。一看就知道是有故事的。这张选定了……”
子逸沉默地聆听,一抹微笑悄然蔓延上嘴角。思绪又回溯到几天前那个余晖如晕的黄昏……
“社长,这个主题该怎么画啊?蝴蝶和青春成长有什么联系?”两位捧着画本的女生满脸阳光地仰望着子逸,后者淡然一笑:“学妹们画技这么好,只要融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拿奖没问题啦。”女生们满足地回到自己的画板前,子逸的目光随开门声移上门边少女的脸:是她,刚来美术社就大名鼎鼎的白若,据说初中时就拿了许多绘画的奖项。社团活动课她已缺席两次,这天终于出现,脸色却略显几分苍白憔悴。
子逸沉默地看着她缓缓走到寂静的角落,低着头,取出画板和纸笔。刚把画板在木架上搁好,她的右手就触电似的猛然一缩,但子逸还是看到了她手腕上的那截绷带。白若回头看了他一眼,又迅速转过头去。
余晖铺在纸页上,化作微弱的叹息。少女忽视背后少年的凝视,用仍然酸痛无力的右手持起画笔,深吸一口气,勾勒起早已构思好的内容。医生说过,她的手恐怕长期无法拿画笔,可是她那么地热爱画画啊,又怎愿意相信一场意外就会打碎她的梦想?
糟糕,手腕那里软绵绵的无法控制,笔尖如游丝般在纸上蜿蜒前行,白若只得用左手托住手腕。可是稍一用力,就觉得悬在半空的手薄冰般脆弱凝固,腕骨仿佛随时会断裂。她就这样抓着调色盘,颤巍巍的手在半空垂下又提起,画纸上的线条早已不见曾经的流畅。白若使劲咬着嘴唇,她不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手会变成这样,心头的执念化为无助地祈求:拜托你,不要再抖了……
子逸一直默默地凝望少女瘦弱的背影,聆听她无声的啜泣。他就像看着一只断翼的蝴蝶,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地前行,却眼睁睁望着那一星烛光飘远……子逸只希望,她千万不要放弃,哪怕希望渺茫。
终于,画笔“啪”地一声坠落在地上,少女的身躯仿佛为此定格。她呆立良久,终于收拾起画板默默离开,平静得让人生怜,只留下一张画了一半的指尖蝴蝶。子逸走近,端详着这只被遗弃的单翼天使,叹了口气。多可惜,就这样结束了吗?他纠结片刻,终于携走了这张画稿,以白若的名义给绘画比赛投稿,题目只一很简单的“半”字。未完,不完美,却余韵悠长。
一星期后,白若被美术社社长子逸叫到教室门口,他的话令她难以置信:“你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去美术社写个作品简介吧。”梦一般地跟在子逸身后,白若愣愣地问:“那不是一幅失败的作品吗,怎么会参加比赛而且拿了一等奖呢?”
子逸停下,回眸浅笑:“是我帮你投的。你看,青春不就是那只单翼的蝴蝶,因为不完美,才值得追忆么?我们在不完美中成长,途中免不了挫折与失望,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梦想。受过伤,梦想才更闪亮。”
白若眼帘微颤,下意识地触及受伤的右手,眼底不禁盈满泪光,映亮了不完美却值得回味的青春。单翼的蝴蝶,也能飞得很远。
作者简介:黄韫彦,女,2001年出生于书画之乡浙江浦江,现就读于浙江省浦江中学,系中华少年作家学会会员。在《十月小文学》《中国校园文学》《鹿鸣》《读者校园版》《青年文艺》《小小说大世界》《中学生天地》《中学生博览》《中学生报》《全国优秀作文选》《中学生阅读》《课外语文》《中学生》《初中生·阅青春》《文苑经典美文》等50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100多篇,19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