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肾」其实没好处!真正的护肾方法,被你忽视了~

(2017-08-08 00:23:20)
标签:

杂谈

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振华

  腰痛、乏力、性生活有问题……

  不等于肾有问题

  肾病是现代医学概念,是肾脏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功能或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水肿、高血压等。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大家说的腰痛、没力气、睡眠差、性生活不满意……这些情况并不在肾病的症状里,所以不能等同于肾有问题。

  至于「肾虚」,本身是个中医概念,非常复杂,不同的中医流派,对肾虚的治疗也五花八门,难以统一,今天我们就不讨论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才对肾有好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https://pic.wenwo.com/fimg/85923911.jpg

  「补肾」不能护肾

  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性思维,觉得可以靠「食补」来保护肾脏。特别是肾病患者,总希望能通过「进补」来延缓或逆转病情。

  但是,目前还没有哪种食物可以直接营养肾脏。

  尤其是比较「有名」的补肾食物,如肉苁蓉、茯苓、冬虫夏草等,不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对肾脏有特别的好处,长期吃的话,反而有很大的潜在健康风险。

  真正对肾有好处的 7个习惯

  提到爱护肾脏,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减少房事」。其实这件事和肾脏没什么关系,要保护肾脏,真正有效的方法有 7个。

  1. 规律体检,至少每年一次

  我国目前导致慢性肾衰竭的第一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早期没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到了中后期。

  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规范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对于早期控制病情有很大的意义重大。

  2.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前面说了,导致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第一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紧排在后面的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病,不仅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很大损伤,对于肾脏一样有着巨大的危害。

  特别是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肾病可是导致患者透析的第一病因。

  所以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3. 戒烟戒酒,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为了肾的健康,烟值得戒掉,因为吸烟会明确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生几率。

https://pic.wenwo.com/fimg/200032529.jpg

  尼古丁和烟草中的焦油等成分,不但可以引起动脉硬化间接损伤肾脏,也可以直接伤害肾脏。

  饮酒虽然不会直接损伤肾脏,但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而肝脏功能衰竭时,会出现肝肾综合征。

  除此之外,过量饮酒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同样会引起继发性的肾脏损伤。

  4. 控制体重

  肥胖会引起肾小球病,严重的会引起肾衰竭。

  这不是世界对胖子的歧视,而是肥胖增加了肾脏的代谢负担,让肾脏不堪重负。

  所以,即使不为了美,也多了一个减肥的理由。

  5. 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过多的体力活动,会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加重肾脏的负担。

  特别是已经患有肾病的患者,更要避免劳累。

  另外太过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这种疾病会直接损伤肾脏,严重时会发生急性肾损伤。

  6. 不要滥用药,不要长期吃中药、补药、保健品

  肾脏是人体主要代谢器官,我们体内的所有代谢废物,最终几乎都是从肾脏排出体外的。

  不明成分的药物、食物都很容易对肾脏造成损伤,这里不仅指现代医学中的药物,还包括一些中药和「补药」。

  目前已明确有肾损伤作用的中药主要有关木通、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这些成分国家食药监局都发出过警告,如下图)。

  另外,杨桃里的多种复合有机酸、偏方里常用的朱砂等都是对肾有损害的物质。

  所谓「是药三分毒」,虽然三分的描述并不严谨,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

  如无必要,不要长期用药,包括中药和各种「补药」「保健品」。

  7. 多喝水,保证水分充足

  多饮水可以促进排尿,降低尿液中的毒素浓度,保护肾小管。

  特别是在感染或剧烈运动过后,充分补水可以降低肾损伤的风险。

  很多药物治疗时也需要充分补水(比如化疗),以减少药物的肾毒性。

  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补肾」的「良药」。

  做好预防少折腾,不给肾脏添麻烦,这才是最省钱,最有效的「护肾之道」。

https://pic.wenwo.com/fimg/380052527.jpg

「补肾」其实没好处!真正的护肾方法,被你忽视了~
李振华医生
北京 北京 北京市
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