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青春成长感悟 |
分类: 随笔杂文 |

近来,一档诉说少年心声的电视节目《少年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可能是年岁渐长的缘故,也抑或是一个个小小少年登高大喊出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总之很喜欢。
他们一个个如风般洒脱,稚气未脱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骄傲。看着他们的样子,也让我想起了当年和他们年纪相仿的自己。说实话,我很羡慕他们那么勇敢地说出藏在心里的话。而我却没有勇气把心里话说与最亲近的人,只有把密密麻麻的心事写在日记里。一个自卑的人,一个胆小的人,能倾听她心声的恐怕只有日记本了。也许,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少年特有的情感沟通方式。有时候,比起和父母面对面说话,我们更愿意选择沉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隐藏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或许已经因为表达直接而遭受了打击,所以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一个短发的高一女生,因为性格偏男生,走路“外八字”而屡次被妈妈“吐槽”。她恳求台下的妈妈不要再挑她的毛病了。她认为自己的走路姿势很好看,一点也没问题。台下的妈妈可能于情势所迫,不置可否,不过还是表现出对女儿“淑女”的期望。作为父母,似乎总能在和别人的对比中,发现自己孩子的缺点,并试图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对此,我深有体会。以前的我的性格内向,不爱讲话。这似乎成了我一个重大的缺陷,以至妈妈经常会拿我和外向活泼的某某比较。敏感又自卑的我最不喜欢被拿来和别人比。当时,可能妈妈根本没有看到我身上的优点,或者我的缺点已经大到完全遮盖了优点。我记得自己曾经抗议过,但几乎没什么效果。而我终于也没有成为妈妈期望的样子,依然寡言。或许,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才努力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做自己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实现。
一个扎着马尾,面容清秀的女生走上高台,她的父母离婚,她由父亲抚养。父亲为了照顾女儿的情绪,虽有心仪的人,却一直没有再婚。而乖巧懂事的女儿却鼓励父亲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有时候,面对最亲的人,有些却不好当面讲。而当我们站上某一高处时,高度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勇气。似乎总是站在更高的地方,心胸才会豁然开阔,那些快要到嘴边的话才会脱口而出。其实,我们永远都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成长。他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坚强得多。他们可以承受生活中的不圆满。
一个瘦高的女孩走上高台,她要对台下的爷爷诉说心声。小学六年是爷爷骑着破旧的“老爷车”接送她上学放学,但她的作文里从没有写过爷爷。她感觉爷爷会吃“醋”,因为放学回家敲门时,如果她只喊“奶奶开门”,爷爷即使听到也不会给她开门的。女孩说着说着一度哽咽,眼泪顺着脸颊滑落。而台下的爷爷直说“不哭不哭”,根本没有生气或“吃醋”的样子。有时候,越是长大越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明明知道那个人很疼爱你,你却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我爱你”。很简单的三个字却是那么让人难以开口。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女孩终于大声对台下的爷爷说出了“我爱你”。爱,有时需要让对方知道,需要你亲口说出来。虽然爱有千万种表达,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但请别忘了把这三个字说出来。
一个高二女生上台来讲了她两个好朋友的故事。原来,她和台下的两个女孩是最好的朋友。可因为中考时一个获得了加分,另一个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于是,曾经密不可分的三个好友在高中分开了。获得加分的去了另外的学校,她和另一个朋友同校。这个女孩想借此机会让生出嫌隙的两个朋友重归于好。有时候,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建立的友情该是有多珍贵,台上的女孩因为不想失去,所以才要努力争取。可能是她动情的诉说感动了台下的两个朋友,她们终于和解了,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相约高中毕业一起去旅行。真正的朋友是无话不说的,即使有误解,也会像云烟一样散去。
这些阳光的少年,曲折的心事,折射出一颗颗敏感却日渐成熟的心灵。所有的欢笑与泪水,疼痛与承担,都是成长之路必经的。不用去伪装坚强,只须做最真实的自己。不要让心事在最阴暗的角落发霉,这个世界总有一双耳朵愿意倾听。勇敢一点,站上人生的“勇气台”,大声说出你的心声。
或许,恰恰因为我已不再是少年,所以才那么喜欢听少年们的动听表达。谁不曾是少年?可这一生仅有一次少年时,它的美好与可贵只有在回忆时才会感慨万分。若还能回到那时候,是否我也会勇敢地说出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