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天,我会住在这里…

(2018-05-12 16:39:3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01

千里之外的家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和老公又像候鸟一样飞去了南方。如果不是老公的年休假批下来的有点晚了,我们有可能买到更便宜的机票。不过,这个季节是海南旅游的淡季,往返机票已经比旺季时便宜很多了。


此时的北方快要入夏,南方的天气可想而知会有多热。而我们也不是去旅游的,但凡明智一点的,谁会选择在那些“黄金周”或是法定假去看人山人海呢?此次出行,说休闲更恰当一点。可能是年纪渐长的缘故,我越来越不喜欢那些热闹的地方,倒是少有人去的安静所在更让我倾心。


如果说在山青水秀的南方,有一所房子虽不是面朝大海,我相信你心中一定是春暖花开了。从没有想过,会在那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家。最初的想法其实只是因为北方越来越重的雾霾,据说那里空气好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每天都会下雨。这一点我已在去年“十一”时领教过了。


那是我第一次去,从秋高气爽的北方来到潮热的南方,我明显不适应。那几天为了布置家,我和老公每天都要满头大汗地进进出出。短短六天的时间,我都来不及去据老公说很美的百花岭去看看,虽然从我家朝北的窗户就能看见似乎不远处的隐约的山岭。时间有限,天气炎热,“任务”又重,我都没有什么心情去认识一下这个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的地方。虽说这里有我的家,可是怎么都觉得自己像个过客。说实话,因为潮和热,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我真地从心底里不怎么喜欢这个地方。


而这一次去就不同了。家已经布置好了,除了一些小地方之外。没有了上一次的紧张和那么多事的拖累,心情明显轻松了不少。虽然我和老公忽而天上,忽而地上,“舟车”劳顿,但心里却是轻快的。为了不重蹈上次水土不服的覆辙,那天到了后,我们没有在外面吃饭。在家附近的小超市里,我买了两包方便面算是晚饭。


我们拖着行李箱走进小区的大门,老公让我等一会儿,他找人去拿家门钥匙。不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们继续拖着箱子,沿台阶下行,经过一个小桥,便来到了单元口,然后坐电梯来到
15层,又一次打开了那扇熟悉的门。进门第一件事便是放下箱子,跑去开窗,半年多的封闭,房间里满是实木家具散发的气味还有一股潮味。风吹进来了,带着一些不太干爽的气息。


我进到卫生间想洗手,才发现浴巾架上孤零零的只有一条毛巾。于是,赶忙翻箱倒柜地去找,最后才想起去年“十一”到这儿买的毛巾全都带走了,因为怕发霉。仅剩的那条毛巾是老公的。本来很累不打算出去了,这样一来还得出去,没有毛巾肯定不行。


离我们住的地方最近的超市步行大约十分钟左右。我们出去时已经七点多了,好在此时白天的潮热已渐渐退去,我们俩很有默契地没有坐公交车,而是一路走过去。一种很悠闲的心境似乎与这个南国小城傍晚的散慢很相衬。走在路边,看着路上的人来车往,虽然也有一种异乡的感觉,但分明已不像上次那样强烈。也许,人都是这样的吧。总是一回生,二回熟。


我们从超市买了面包、挂面、几包榨菜和一点大米,老公还顺手拿了一袋
2斤的饺子粉。天知道从不进厨房,从不做饭的他买面做什么。难道他相信我会在极简厨房里能做出什么花样来?不管了,随他去吧。本来想买黄瓜,一看不新鲜,就没买。鸡蛋一定要买,柴鸡蛋,五角一个,很便宜吧。我买了十二个。早就听闻这儿的鸡蛋是论个卖的,今天见了,果真如此。拿那么个大袋子装十几个鸡蛋,我都觉得奢侈。可惜没有小袋子。


在水果区,买了几个了像鸭梨的梨,挑了两个芒果还有几个橙子。老公没忘买他最爱的脉动。我也想着毛巾。结完帐,出来后,我们手里多了几个很沉重的袋子。看样子,我们俩真要在这里过几天日子了。没想到,本只想买毛巾的我们一下子买了这么多。看来,生活中到处都都藏着诸多意外。我们都不是所谓的“购物狂”,偶尔的“放纵”不能说明什么,谁还没有心血来潮的时候呢?况且,我们买的都很实用而且经济。


回去的路上,走走停停,终于到家了。闲置半年之久的冰箱已经开始运转起来,我把应该冷藏的东西全部放进了冰箱。今天的晚饭是煮挂面加面包和榨菜,鉴于我下午到了后不胜饥饿已经消灭了一包方便面,所以我只给老公煮了点挂面(我想他应该不喜欢吃方便面)。不是买了水果吗?权当我的饭后加餐吧。我已有几年不用电磁炉了,对它的功能不甚了解,所以挂面里打的鸡蛋并没有成“荷包”,还好补救及时,没有成“蛋花”。我本来可以煮一碗很漂亮的鸡蛋面,奈何炊具不行,所以巧妇也为难啊。不过,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吃饭的人从不挑剔。


在这儿的第一晚,我们俩竟没有什么睡意,东一句西一句地说了一会儿话。至于什么时候睡着的,我还真不知道。

02

再游廊桥


第二天一大早,还在睡梦中的我就被老公叫醒了。“快起来,趁现在还不热,去‘百花廊桥’看看。快起来!”本来很困的我很不情愿地睁开眼,才不到七点,外面已是天光大亮了。我爬起来洗漱之后,赶快把昨天刚买的米放入电压力锅,这样等回来时不至于饿肚子。


等我们下楼,来到外面,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出来了。从东门出来,一辆公交车向这边驶来,老公忙招手示意,待车停下,问都没问,我们俩便跳上了车。觉得还挺幸运,刚出门口便遇到了公交车。结果问了车上的当地人才知这车不去“百花廊桥”,我们只好在昨天去的那家超市门口下车,等着
2路车来。阳光很刺眼,路边竟然没有一棵能躲避阳光的树。出来得急,没有带伞。等了好一会儿,车才来。上车后,问了司机,我们去哪儿,应该在哪站下车。没几站,我们便到目的地了。原来,“百花廊桥”是2路车的终点站。


红色的廊桥在车拐上这条路时就已扑入眼帘了。走近了,发觉那红色像是不久前刚重新刷过的,似乎比上次来时更显鲜艳。桥下的河水已不像上次见的浑黄,水中有水草在招摇。我使劲睁大眼睛在水中搜寻,真地看到一群群小鱼。河水清澈,就连天上白色的云朵都忍不住要在水中留下“倩影”。我脑袋里忽然冒出一句诗“天光云影共徘徊”,不知用在这里合适不合适。怎么自己平时信口而出的丰富词汇到了这儿突然卡住了,也许自然的魅力就是这样吧,让你惊叹却又无语。

 image  

image

 

 

image 从桥上看去,传说中的百花岭近在眼前。我们沿着河岸走了一会儿,有些惊喜地发现几头牛在河边的草地上吃草,悠闲得让人羡慕。


老公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地怂恿我往上走,我觉得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往回走时,我们走过一个横跨河上的小木桥,来到了河对岸。看到路边有一棵开红花的树,便去问一个貌似环卫工的人那树叫什么,结果人家也不知道,只说不是当地的树种,可能是外来的。


再往上走是一个有些陡的坡,过了这段坡路,我们才能来到刚才坐交车走的大路。就在这段坡路中段的路边,我看见了一棵树,很粗大的树干,让人惊奇的是树上长着绿色的表皮粗糙的果子,个头有大有小。老公说这不会是菠萝蜜吧。正好,树下有一个五六十岁的男人在抽烟。老公就问那个人这树上长的是不是菠萝蜜,那个人好像也不确定。听口音,他应该是当地人呀。怎么和我们一样呢?后来我从网上查了一下,事实证明我们外地人的推测是正确的。

 image  

image

 


我们坐公交车回去,从始发站上车的感觉特别好,除司机外,只有我们俩。下车后,我说要不去看看阳台上的纱帘吧。老公并无异议,他也觉得封好的阳台好像缺少点什么,视野虽开阔,但私密性差点儿。还是去做窗帘的那家吧,觉得那家不仅价格公道,而且老板和老板娘人也实在。


在那间不算大的小店里,我们从老板娘拿过来的图册里选好了纱帘的样子。上次见时,老板娘还挺着孕肚,看她现在的样子应该是生了。果然,在里间屋里,一个小童车里睡着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孩儿,长长的眼睫毛,圆鼓鼓的脑门,我生怕说话声会吵醒她(他)。还好,她(他)睡得很踏实。那只纤细的小手微张着,我忍不住伸出手指去碰了一下,小手条件反射般地握了一下我的手指,我赶紧把手指缩了回来。我压低声音问老板娘孩子几个月了,她说五个多月了,是个女孩。我就说嘛,一看眉清目秀的样子就是女孩。后来,我们从闲谈中得知她的大儿子已经上高中了。她还说二胎怀得并不容易,在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时,却来了。也许,有些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拼尽全力去求反而求不来。


从窗帘店出来,我们仍旧遛达着走回了家。打开电压力锅的盖子,一股带着米香的热气迅速升腾蔓延开来,有种幸福的感觉。这是在这个家里第一次自己做饭,有了烟火气,有了食物的味道,才有家的感觉。


虽然这一天的饭都很简单,我却并不向往去外面。因为除了早上和傍晚时分,别的时间是不适合外出的。炽热的阳光还有时不时落下的雨,把本很宅的我彻底地宅在了家里。客厅的吊扇一直在旋转着,我在想如果停电了,这里的人该怎么办呢?

03

与“清补凉”的意外重逢


为什么在卫生间洗手时,打了香皂的手在水笼头下冲好半天还冲不干净?我问老公时,他说是因为这里的水质好。我心想水质好是好,可是不浪费水么?


这一天我们没有出去的打算,决定呆在家里了。客厅有面墙看上去反潮发霉了,今天会有人来清理;厨房有扇柜门有问题也需要修;卫生间洗手盆的下水管漏水也得修。似乎我们来一次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好在都是些小问题。虽然当初知道这种全包的装修肯定会不尽如人意,真正看到时才发现很不尽如人意。无奈时间精力有限,又离得那么远,只有忍痛撒手不管了。不过,所幸的是这些问题反馈后,还是有回应的。


老公一直都在鼓捣他上次来就已办理的有线电视和宽带,为此还不辞辛苦麻烦专门千里迢迢地带了投影仪来。还真得感谢他,不然这一整天不能出去,呆在家里多无聊啊?在他忙碌时,我还能偷闲躺床上睡一会儿。当然,这是在干完我的那份洗洗涮涮的家务后的福利。本来,我就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只不过在这种很休闲的状态下,我才彻底放松了神经。或许,只有家才会激发你骨子里慵懒的细胞吧。


又到了傍晚时分,白天炎热的警报已经解除了。“走吧,在家呆一天了,出去走走吧。”走到外面的路上,虽然不是那么热了,但空气中还有隐隐的潮润。已经很好了,至少对我们这样地道的北方人已很舒服了。又走去了那家超市,我们的粮食已告急,需要补充,看来看去,挑了两个花卷。既然已经有饺子粉了,那么不包次饺子是不是说不过去?想了想,还是最习惯吃的吧。于是,买了一把韭菜,称重时特意看了一下,这里的韭菜比现在的北方要贵些。


这次买的东西不多,袋子拎在手里一点也不感觉沉。所以,往回走的路没有了沉重的负担,变得轻松多了。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家小吃店门口的玻璃上贴着“清补凉”。我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喊住了虽然戴着眼镜却视力极差的老公,这种海南的特色小吃这次来怎么也不能错过了。我带着一种很新鲜的好奇走进了小店,找好位置坐定,老公点了两碗,他的加冰,我的不加。很快,一个看上去像是老板的奶奶给我们端过来了。白色的椰奶里内容很丰富,有绿豆、红豆、薏以仁,还有白色的通粉,紫色的有些粘的不知是什么。这里的明显比上次去三亚热带雨林免费自助餐里的“清补凉”要好吃。好吃的东西带给你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还有内心的愉悦。食物有时不仅能安慰我们的胃,还能治愈我们的心。


我以为那么一大碗“清补凉”应该能让我挨到明早吧,谁知在晚上八九点时,感觉肚子又空了,于是只好煮了另一包方便面。打算只吃水果当晚餐的计划又落空了。我想是不是人在特别放松或是心情好时,食欲也会出奇的好呢?要么就是我渐渐适应这儿的天气了。对,应该是这样。其实,我是一个适应性很差的人。对环境,对人,都一样。或许,我心里真地是放下了一些东西,所以,才能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要知道去年“十一”来到这时,因天气炎热,水土不服等原因,我对这个地方是抵触的。看着老公对这里发自真心的喜欢和对退休以后生活在这儿的憧憬,我不忍心用自己不加掩饰的不喜欢浇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可能是心情不一样了,也可能是上次的来去匆匆。你对这里都不了解,何谈喜欢呢?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只要静下心来,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那些简单的愉悦和小幸福就会慢慢地从心底生长出来。


生活不就是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吗?就像现在我们这样,你做你擅长的活儿,我做我的饭,洗我的衣。我们一起去超市,你把重的拎在自己手中。我们走在一个不太熟悉的小城的街头,我们依然是我们,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是的,这样的时候,即使不说话,也十分美好。

04

坐着“摩的”上山岭


说好了,今天一早要去百花岭,所以比前两天要起得早些。而且我也不想顶着大太阳去爬山。看天气应该是晴天,这次我出门前没忘带上伞。


我们照例走到外面的大路上,这次没有等多久,公交车很快就来了。在终点站下车,我们正准备走过廊桥,一辆当地的“摩的”停了下来,也许看我们是要上百花岭的。老公和那个人说二十块钱能不能带我们上去,那人似乎觉得有点少,要四十。


“四十有点贵,算了,还是自己走上去吧。”老公追上已往前走的我说。


“就是,自己走吧。”我和他同感。


于是,我们走过廊桥,开始走向通往百花岭的公路。刚走几步,有辆“摩的”又在身旁停下。我扭头一看,还是刚才那个人。看来,他好像想通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生意”,与其等着还不如带我们上去,少赚点也没关系。我钱包里正好有二十一张的纸币,先给了那人。老公先上车,我坐在他身后,坐好了,那人发动摩托车,向山上开去。


这是我俩第一次坐“摩的”,这个小城坡路很多,人们大多骑摩托车或电动车,几乎都看不到什么自行车。上山的路也是九曲十八弯,每到一个拐弯处,我的心都要缩紧,生怕有什么闪失。在很陡的下坡路,耳旁风声呼啸,我都不敢睁开眼睛,因为车速太快。感觉过了好久,摩托车才在一处平地停下。这时我才意识到坐“摩的”上山真地是明智的选择,像这样的路,就凭我们俩,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上来。


我们下车后,那人便下山了。


山里真地很幽静,只有不知名的鸟和小虫的鸣叫声。山上的树木很多,高大繁茂,像是长了很多年。路旁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有白色的,有红色的,有紫色的。不管有没有人来,它们都一样盛开。只是,在这山岭深处,它们不寂寞吗?“花开如火,也如寂寞。”是在说它们吗?

 image  

image

 

 

image 走了一会儿,在我不经意地回头时,发现有一条狗跟在我们身后。我并没当回事,老公却从路边捡了一根木棍,以作防身之物。我说没事,他却有点儿紧张。我一直相信动物都是友好的,如果你不冒犯它,它也不会主动攻击你的。对于狗,我是不怕的。只是,听别人说这里有我最怕的动物。我不得不格外当心脚下和路旁的杂草,就连空旷的路面也不放过。




我们走了好一会儿,才接近“百花岭景区”。远远地就看见有个保安模样的人站在围起的栅栏边,我们问能否上去,那个人摇了摇头。于是,我们便掉头往回走。奇怪,心里怎么没有那么大的失落呢?可能是这一路的风光已让我们目不暇接,那未知的东西似乎也不再那么让人神往了。


刚才坐“摩的”上山漏掉的风景这下可以好好看看了。


看来,“百花岭”的确是这个小城地势最高处,不然怎么会把有线电视发射塔建在此处呢?我们路过这处办公建筑时,看到有几个人在拍照,听他们说话像是开会要用的。


我在路边看到一棵树上长着不少果子,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想找人问一下,见两个骑摩托车的人过来,本想招手,但还是觉得唐突,又把那个疑问咽了回去。后来,又见一个上山健身的人,老公帮我问了问,那人说不是我以为的那种水果。


往下走,眼神极好的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忙喊老公来看。一棵很粗壮的树,在它的树干上,长出一个一个绿色的小果子来。从来没见过这种从树干上长果实的树,或许热带独特的气候才造就这种独特的树种吧。论植物的多样性,还要属南方,尤其是热带地区。

 image 


你见过这样的芭蕉树或是香蕉树吗?很高,它硕大的花苞朝向地面,而绿色的果实则是一层层地生长,我数了数,有的达到了七层,不知还会不会再往上长。难道它是怕人采摘,才让果实长在那么高的地方吗?


老公手里的那根木棍终于可以扔了,那条一直跟在我们身的狗不知什么时候早就不见了。


在我们往下走时,在路的左手边拍照的老公突然叫我快来看。“什么呀?”我边跑过来边喊着。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大片湖。

 image 


“你知道吗?这就是倍受当地保护的水源地。据说连博鳌都要依赖这儿的水呢?”老公说。


“你看,湖里还有船呢?船上有一个人。”我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喊了起来。


“哪儿呢?我怎么看不见。”老公忙问。


“你站在我这儿再看。”我很生气他的有眼无珠。


“真地,看见了。”他边说边举起手机拍照。


因为那片湖离我们有些远,隐隐约约地能看见小船上的人头戴着斗笠。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不是也如此意境。不过,这里要改一下了,说“孤舟斗笠翁,独钓一江水”好像更合适。不是么,偌大的一片湖上,孤零零的一叶小舟,自有一种无法言传的意境。

 image 


再往下走,在路的右边,依地势砌着整齐的石阶。难道这儿就是那座老公一直想去看的庙?我们决定沿石阶上去看看。在一处平地赫然耸立一株古榕,盘根错节,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image 


“再往上走走,庙应该在上边。”老公边走边说。


我们踏着满地枯叶,想从旁边的石阶上去。突然,枯叶丛中惊现一条褐色的东西在蠕动,我登时被吓住了,以为是
于是,伴随一声惊叫,我扭头就跑。而老公却不为所动,还说什么没事。反正,我不会上去了。他呢,也只好悻悻地下来了。


在路上,不时会看到有人骑摩托车,车把上挂着一些菜,还有的车后座上捆着一个煤气罐。看来,他们是住在山上的。吃的用的还要下山来运,虽有美景相伴,还是有些辛苦的。


能看到百花廊桥了,也能清晰地望见我们家所在的那片浅咖啡色的楼群了。只是,从我家阳台看到似乎很近的百花岭,其实离我们还是有些远。我的家就在明朗的蓝天白云下,在那又远又近的青青山岭旁。想想这些,就觉得像一个梦一样那么不真实。

 image  

image

 


不知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方,总觉得云和天离自己很近,似乎伸手就能摸到。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很明亮、鲜艳,宛如一幅生动的画。


终于走下了迂回曲折的山路,阳光很耀眼炽热,我在伞下寻得一丝清凉。


到家时已近十点。煮了点挂面,今天的早饭有点儿晚了。下午不会出去了,在家静待纱帘的到来。晚饭会好一点儿,我要包饺子。有些期待

05

公园就在家对面


如果说家对面就是公园,在临走前不去看一看,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在这儿的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哪儿都不去了,只在附近的公园走走。


公园很大,环绕着小区的东部和北部。我们先从东门出去,横穿马路,就到了公园。公园也是依地势而建,比起百花岭来,已经很矮了。这一次和上次不同,因为心情轻松而闲适,所以对那些草木花树看得格外仔细。公园小径旁,有大朵明黄色的花,花瓣上还带着露珠,很是鲜艳。更有勤劳的小蜜蜂这么早就开始飞进飞出地采花蜜了,蝴蝶也是,翩然地飞来飞去。这儿的蝴蝶不是黑的,就是白的,花的不多见。是不是因为花们都太美了,所以蝴蝶也放弃了和它们媲美,索性只以黑或白来衬托自己的不同。

 image  

image

 


虽然时间尚早,公园里已有人在干活了。清洁工在扫地上的落叶,还有人在清理杂草。在一处开阔的平地,有人在打太级拳。很安静,根本听不到什么嘈杂的声音。


这里还有一处小水塘,水里有特别特别小的鱼,塘里的大石头上不知为何长着粉红色的东西,像是什么虫子。


我们从东面又转到了北面的公园。这儿有一大片水塘,明显比东面的水塘要深很多。水上有一座木桥,一对老夫妇在桥边拍照,热心的老公自告奋勇走过去给他们拍合影。看到他们,我想若干年后,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吗?也会驼背,头发花白,脸上尽是苍老的皱纹。该来的总会来,管它呢?顺其自然吧,至少我现在还有一颗年轻的心。


走在公园的小径上,时不时地会有一两声蛙鸣传进耳朵里。难道这几天夜里听到的蛙鸣是从这里传来的?蛙鸣声总是能给安静的时光带来一些生趣和灵动,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它让我觉得幸福离我竟是这样近,所有坚硬的东西都变得柔软起来。


我想十几年之后,等我们也像那对老夫妇一样老的时候,我们会在这儿住下来吧。经过这短短五天的相处,我好像不讨厌这儿了,但也不是那种特别的喜欢。


爱上一个地方,如同爱上一个人一样,是需要时间的。一见钟情的有几个,我还是相信日久生情。时间久了,自然会生出留恋。


一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心中怎么有些不舍呢?不像上次走得那么坚决。如果能离得近点儿就好了。是不是只有在远方才能发现更纯粹的自己,所以才不惧天涯路远,也要走向你

06

再见,我的家


白色飘逸的落地纱帘已挂在阳台。厨房的橱柜里又重新收拾了一遍,所有的碗筷都已洗净擦干。厨房和卫生间的一些挂件也都装好。地也擦了好几遍,灰尘不见,能照出人影来。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明天会人去屋空。


早晨六点不到,我们就起床了。最后一次检查窗户是否都关了,水和电都关了。然后,拖着昨晚已收拾好的行李箱,把门关在了身后,连同这几天的记忆也关在了门里。


再见了,我的家。再见了,琼中。

 


又一次踏上了归程。此去不知何时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光荫里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