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孩子》想到的
(2017-09-26 15:30:37)
标签:
影评 |
分类: 影评 |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法国电影《野孩子》。乍一看名字就让我心中充满了好奇。
慢慢看下去,才发现这是一个因父母离婚而引发的孩子抚养权的争夺战。而导致父母离婚的原因是母亲厌倦了那种野外离群索居的生活,尤其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考虑,他们应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或许父亲在这个问题上与母亲产生了分歧,谁也不肯让步。于是,母亲趁父亲外出,带着孩子们跑回了娘家。父亲则利用一次接孩子们度假的机会,带着他们开始流浪。估计母亲在发现孩子们消失不见后一定报警了,父亲和孩子们四处躲藏,怕被警察发现。可能是孩子们当时还小,并没有多排斥这种看似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避免引起周围人的怀疑,孩子们还改了名字,而且在别人问起时,谎称他们的母亲死了。
后来,孩子们长大成人。这样的生活应该持续了差不多十年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面的世界,多彩的生活的渴望,孩子们的想法有了改变,他们想结束这种生活。尤其是哥哥,他对警察的敏感已经引起了女朋友的怀疑,他对父亲不管到哪儿都不忘带上家禽的行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各种因素导致哥哥做出了背叛父亲的举动,他去了警察局。之后不久,警察就来了,父亲被带走了。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并无多少惊慌,自从开始逃亡,他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影片最后,兄弟俩在十多年后,在警察局见到了他们的母亲,可能是分开太久的缘故,兄弟俩并没有多激动,而母亲却抱住他们哭泣。虽然,这种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彼时年幼无从选择,他们无疑是可怜的。虽然他们对父亲也有抱怨,但当得知父亲可能面临五年的监禁时,他们情感的天平还是倒向了父亲。母亲在孩子们的恳求下,同意撤诉。他们也将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在孩子抚养权争夺背后是两种生活方式或观念之争,是原始、古朴生活和现代文明之争。我以为你可以过那种原生态的生活,但也绝不是与世隔绝的封闭,你的思想、观念、教育等等还是要与时俱进的。不然,一副现代的躯壳却生就古老的思想,不论如何,也是不合时宜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片中,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在带走孩子时,谁都没有问问孩子的想法。至少,也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因为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不要觉得他们年纪小就武断地替他们做决定。在他们看似小小的心灵里,也有自己的想法、愿望。爱,不是你以为的。虽然我不否认影片中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我觉得爱首先应该是尊重。这种尊重也体现在父母和孩子间血缘关系之外的一种平等关系。如果父母和孩子不能建立一种平等关系,那么尊重也就无从谈起。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好的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的影片。虽然情节略显单调,但是其教育内涵还是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