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还能再拾纸笔
(2017-09-09 10:23:28)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随笔杂文 |
前些日子,母亲打电话给我,她说有些东西给我,好像是一些信件。听母亲的语气,似有些着急,问过才知她要搬家,收拾东西时看到了我的东西,她问我很久很久以前我同学写给我的信还要不要,我说别扔,留着吧,我会回去拿。
本来,我计划回家帮母亲搬家,因为她是一个极讲究的人,每件东西都要放整齐。但不巧的是,有些事耽误了,我没能回去。所以,出于愧疚的心理,母亲搬家后不久,我便急急赶了回去。母亲的新家收拾得差不多了,除了一些电器插座还没安好之外,大部分东西都化整为零,隐藏在那些柜子桌子里了。许是搬家着急上火的原因,母亲看上去有些疲惫,也瘦了不少。虽然我买了些母亲平时爱吃的东西,但却丝毫没能减轻内心的不安。在母亲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她身边。
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个袋子,大概这就是那些信件之类的东西吧。我想这些东西或许本来就该由我来收藏,只是这么多年了一直放在母亲这里,如果不是母亲提醒,我真地都快忘了。而现在,因着母亲搬家的缘故,它们也该物归原主了。
回来后,大概过了几天,我才打开那个被我塞在书房书架上的袋子。那是一个晚上,我坐在书房的沙发上,打开了那个袋子,那些纷纷的过往如潮水一样漫过我的心。
母亲和我之间的通信都被整齐地码放在一个盒子里,而且每封我写给她的信上都有一个数字,想必是母亲编的序号。那些信件贯穿了我从十九岁到二十二岁的青春时光,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温暖的回忆。
第一次离家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我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并没有提及自己的不适和孤独,为了让母亲放心,很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的食宿,室友很好相处等等。满纸都是乐观、坚强和独立,这其实就是我的个性,不想让母亲担心。而母亲的回信总是嘘寒问暖,天冷了,问我的手脚是否又冻了,提醒我注意保暖,棉衣棉鞋要早些买,别怕花钱。以前在家时,我根本不用操心这些事。而今,一直被呵护的我要独自生活了,母亲的担心可想而知。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总是不愿放开手中的那根线,总也放不下那颗牵挂的心。而线那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也走不出母亲深情的目光。
我的快乐总会第一时间告诉母亲,让她和我一同分享。我参加了班里的文学小组,我写的稿件被广播站采用了,我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我的征文得了一等奖,我获得了奖学金,我的喜悦随信传送到了母亲身边。我想成为一个让她骄傲的人,虽然我做得还不那么好。
我的苦闷、迷茫也会说给母亲听。虽然我很坚强,但我的柔弱只给母亲看。我知道她会安慰我,鼓励我,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从前,我也有考试失利的时候,也有和同学产生矛盾的时候。那时,家就在身边,母亲就在身边,并不觉得有多难过。而今,远离家乡和亲人才知独自面对的艰难。而此时母亲的信就显得犹为珍贵,它不仅是温暖的抚慰,更是治愈的良药。虽是朴实的言语,却有巨大的力量。
我在感情上遇到困扰时,不好和母亲明说,而是谎称室友遇到难题,向母亲寻求解决办法。不知母亲信以为真,还是已经看出端倪。不过,母亲后来从没和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没提过。也许,最亲近的人,有些事,有些话还是难以启齿。就当是个秘密吧,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呢?总是要经过一些事,路过一些人,我们才学会长大。而有些事,譬如感情,没有谁能帮得了你,只有自己做决定。
在“象牙塔”生活了两年后,带着初入社会的不安我参加了工作。有一段时间,我发觉自己不能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因为性格原因也不擅长人际交往,一度很孤独苦闷。是母亲的信让我慢慢走出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开始试着融入。虽然改变很难,虽然我很执拗,但我在努力尝试。当母亲得知我和同事相处越来越融洽时,她真地为我高兴。虽然我并没有遗传母亲开朗的性格,虽然她曾经那么不喜欢我的沉默寡言。但是,女儿一点点的改变还是让她惊喜。
后来,我恋爱了。母亲似乎对我的男朋友不太满意,但她并没有明确反对。在给我的信中,母亲告诉我她尊重我的选择。而我写信告诉母亲那个人有多么多么好,总之为他说了一堆好话。
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自己的笔迹,我都快记不起这些事了。想想自己当年该是有多勇敢,也许这就是爱吧。我知道母亲是为了我好,她不想让自己很宝贝的女儿受苦。但我当时并没有想什么家庭、物质条件等很现实的东西,绝不是单纯,而是觉得一辈子那么长,总要找一个对的人。我不要什么别人眼中的风光,我的婚姻该我作主。越到后来越明白,在关乎一生幸福的时刻,要勇敢执着而坚定像磐石一样无转移。
再后来,我结婚了。二年后,女儿出生。生活的忙碌已让我无暇或无心写信。再说,有了电话和手机,谁还会花时间去写信呢?没有了翘首期盼,也就没有了撕开信封那一刻的惊喜。从前,隔山隔水的我们因为信而不再遥远;如今,迅捷的通讯方式让隔山隔水的我们似乎很近,却再也感受不到文字传达的那份温暖。也许,嘴里说出的指尖敲出的倒不如笔下一勾一划写出的,那浅淡的笔墨似乎含着浓浓的情意。
那些细碎而凌乱的时光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信该是有多单调而无趣,这漫长的一生有多少值得纪念的东西,没有了这些信,恐怕我们会忘记那些生活中的美好。也许当时不觉得有什么,日后回首时才惊觉彼时的可贵。
什么时候,我还能再拾纸笔给母亲写封信,趁母亲还在,趁我还不那么老。只是,不知道,还能否写出当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