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后山峰的半山腰,有一处风水宝地,是潮阳洪氏始祖洪圭大丁公的墓园,碑记载:公首葬五刻岭(814年),次安大坑凤地,今建灵山。1957年阳月吉日重修敬立。
洪圭(746-826),字大丁,福建莆田人。进士出身,官工部尚书,唐贞元四年(788年)贬为潮州刺史。后率家眷定居潮阳,洪圭公坟墓历经沧桑,曾三次迁葬,最后安葬于灵山寺后约二百米处山峰的半腰上。
(一)龙穴分析
洪氏始祖大丁公墓园,在铜盂龙山湾灵山寺右后山峰的半山腰,虽然地势很高,但是青龙砂和白虎砂仍然能环抱不露,远眺略嫌明堂陡泻,但有池塘水界气关拦,也颇有气势。书言:十个贵穴九个高,此穴即是也。
(二)荫发的富贵人才
洪氏自始祖洪圭开始,乐善好施堪为潮汕人的楷模,阴德厚重,因而自洪圭公始,曾经兄弟四人同朝为官,祖孙三代官至大夫。当地人称为三世大夫世家,如今潮汕洪氏后裔有20多万人,分布170多个村庄。旅居香港、欧美、东南亚的后代就各有一万多人,实业家商业家、学者众多,子孙昌盛,簪缨鹊起。
(三)理气数据仅供参考
洪氏一世祖洪圭大丁公墓,后有天然巨石如背印,前有一个池塘似天池,立艮山兼寅明夷卦四爻,周天47.5度。正居天市垣,零正得宜。
(四)内部研究课题
(1)有人说:富贵出在龙身上。龙身是指从少祖山到穴位,要带仓带库或旗或鼓诸贵器,或笔架或三台或五脑或七脑梅花下脉,你认为对吗?
(2)洪圭在826年去世,至今一千多年,经三次迁葬,还有骨头吗?迁葬还有风水效应吗?
(五)洪公厚德喜布施,子孙兴旺富贵强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大颠禅师由龙川瀑布岩寺回到潮阳,翌年创建白牛岩寺(今潮阳东岩卓锡寺)。在此期间,大颠常到县内各处云游,唐德宗贞元七年,当他来到幽岭(今属潮阳铜孟镇)时,此处山青林绿,练江清碧,遂萌发在此建新寺的念头,后查知幽岭下大片田野已为致仕的潮州刺史洪大丁所有,且已建有洪氏祖祠,大颠遂亲往拜访洪大丁,晓以布施田地建寺庙可为子孙万代置福之理,请求洪公施舍土地建寺院,洪大丁公心灵福至,于是应允拆迁祖祠把地布施给禅师建寺,并布施了大量钱扬。终于建成潮州府内第二大寺院灵山寺。
寺庙建成后,大颠禅师传法弟子千余人,弘扬曹溪法旨,讲授佛学真谛,其讲义先后被整理成书,传至现代的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手抄《金刚经》1500卷,还著有《法华经》、《维摩诘经》各30部,其著作之丰,为佛教界叹为观止,大颠和尚也成为岭南一代佛学者和高僧,其弟子三平、本空、本生等也都成为高僧。
洪圭公捐地造寺之德功不唐捐,难能可贵的是,已建好使用多年的洪氏祖祠是聘请风水先生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风水宝地,如此难行能行的布施德行,世上几个人具备?!
怪不得潮阳洪氏丁财两旺富贵双全,虽为历代追求得到的风水宝地福荫之力,但是洪氏历代崇行布施之功德,岂不亦是洪氏子孙万世富贵的因缘?今世求福地吉穴之家不可不模仿也!
2018年初冬
林沐雨记于汕头市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