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灵山寺风景区内,有一处风水宝地,是禅宗九祖-唐代大颠禅师创建的灵山护国禅寺,寺原有三进,初进为灵山寺山门,供奉四大天王。二进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进为祖师殿,原是大颠祖师静修的禅堂,今供奉大颠祖师。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768-824年),谥号“文”,世称“韩文公”。韩文公素抑佛崇儒,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为潮州刺史,闻说灵山寺大颠禅师精通佛学、文学,遂邀禅师往府衙会晤,禅师欣然到潮州晤韩愈,“谈论十数日,甚为投契”。韩愈非常钦佩大颠禅师,并三上灵山畅谈,留衣作别,可见大颠祖师之性德智慧无双。
(一)龙穴分析
灵山寺这个风水宝地,龙脉气势浑厚,山水秀丽,左边贴身处有青龙砂三层,右边白虎砂也有数层,喝形“九龙聚首”,寺前有一天池称为神木坞,据传是大颠祖师为了修建灵山寺在福建募化了大批杉木,用神通力搬运至此坞中拔出,最后还留下三支成品字形排列,作为后世见证。神木坞前面还有一个小水库,碧波荡漾,仙气氤氲弥漫。令人如入瑶池仙境,当下凡心静息,宠辱皆忘。
(二)荫发的富贵人才
灵山寺建好后,声名远播,大颠祖师在此证入佛法甚深境界,九十三岁时密嘱心腹弟子未来之事。各种后事安排停当,便择于三月十四日吉辰沐浴更衣,无疾而和颜端坐圆寂。
三年后,门人遵先师遗嘱,择日启塔门,只见祖师肉身端坐塔内,容颜如生,而且头发、趾爪、指甲都增长了,便虔诚地将塔门封上。
灵山寺自唐代至今,代代都出祖师圣贤,佛学人才济济。
(三)理气数据仅供参考
灵山寺建在九龙聚首穴下停穴位处,三进殿堂布局紧凑合理,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殿堂都是坐寅兼艮既济卦五爻,周天57.5度。
(四)内部研究课题
(1)有人说,出家的和尚没有子孙后代,因而寺庙选址不需要具有旺丁的风水元素,你认为对吗?
(2)此地有那些风水元素,造就了灵山寺代代出祖师圣贤大德高僧?
(五)大颠禅师显神通,袖影化田近千亩
灵山寺所在地原为洪氏始祖洪圭(号大丁)的产业,建有洪氏家庙,洪圭原任工部尚书,遭贬潮州,任潮州刺史。因感大颠禅师之德,将家庙迁徙,正地留与禅师建寺。
唐贞元七年(791年),六十高龄的大颠禅师,在幽岭山坡上,成功创建了灵山寺。从此,他在灵山禅院里,带领僧众一面事佛,一面劳动,实行僧人“一日不作”便“一日不得食”的“农禅并重”的修持方式。
大颠禅师“禅农并重”的修持方式深深地感动了灵山寺的施主洪圭,这位好善乐施的老人目睹灵山香火日盛,僧众日多,为使大颠“禅农并重”的修持方式能坚持下去,某日,洪圭率家眷去灵山寺礼佛供僧。并诚恳的告知大颠禅师想捐一份田产给灵山寺耕种以供养僧众。
大颠禅师合十施礼:“阿弥陀佛,广种福田,消灾获福!佛法无边,田园有畔,未知贵府田地四至疆界情况如何?愿捐多少?”
洪圭慷慨答道:“此处山地近二千亩尽是我的田产,愿随禅师化度!”
大颠禅师郑重地说:“田地为天下物,也即日下物,贫衲明晨日下展一袖影为度,请你把袖影所遮之地布施给灵山寺,尊意如何?”
洪圭自忖禅师以“袖影为度”,实非奢求,便爽朗应允。洪圭合家当夜留宿寺中,翌晨斋佛供僧完毕,大颠禅师头戴五佛禅帽,身披千佛绛红袈裟,手拄乌藤禅杖,足着橙黄僧鞋,由洪圭及寺僧数人陪伴登上灵山寺后主峰。
此刻,太阳刚刚升起,彩霞满天,大颠禅师施展神通,一袖飘上天空,袖影从峰尖对准灵山寺一直伸向远方。随着袖影的推移,影区之边自动浮现一道田界。洪圭亲身目睹禅师示现神通,万分敬佩地对大颠禅师说:“天下田,日下物,也即禅师袖里物,老朽愿将其布施入寺,真真正正在佛前为子孙种下万世福田!”于是命仆役前往丈量“袖影之区”的山地面积,竟然超过千亩。回家后即命管家将布施田地的契据,送寺僧存执管理。
寺僧为感恩洪圭合家施田功德,于寺中建洪氏施主祠堂,勒石立碑纪念洪家的善行。
2018年初冬
林沐雨记于汕头市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