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大政治家、思想家,曾相桓公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夫子说,管仲的器量也未免太小了点吧!
——盖夫子认为,管仲手握大权,却没能将桓公辅佐称为永垂不朽的圣王,而只是成为一代霸主而已,真实可惜可叹!试问:桓公与周文王如何可比?
2、或曰:“管仲俭乎?”
※有人替管仲辩解说,管仲只辅佐其君成霸,如夫子所说的“未将功业做大”,可能是管仲节俭而不尚奢华吧!(也就是说,把规模做小一些,以不表彰自己有多大的功,是这个意思吗?)
3、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三归:管仲娶了三个姬妾,各自给她们安置了一个归处。
摄:兼职。
※夫子说,管仲娶了三个姬妾,又各自给她们安置了归处以供享乐。这三处又各有家臣,且互不兼职。如此浪费人力,如何称得上是“俭”呢?
4、“然则管仲知礼乎?”
※那个人又开始解释了,又或者是因为管仲知礼数啊?(自谦于礼数的关系,所以只选择辅佐他的君主成霸而不成圣王。)
5、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树:摆着,或立起来。
塞门:筑在大门口外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即所说的照壁。
反坫:饮宴中,用来放置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以候侍者斟酒)。
※夫子说,他的邦君在大门外设了一道照壁,管仲便也依照邦君的规格和礼制在自家门口外设了一道照壁。其邦君在餐会上设有反坫之礼,管仲便也仿效邦君在自家的宴会上设反坫之礼。试问,管仲如此举措若还称作知礼,那天下还有谁不知礼呢?
——本段乃言:管仲竟以大夫之位而僭越诸侯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