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large/006BtXjzzy76HdtpwZYaa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由:仲由,字子路。小孔子九岁,鲁国人。
女:“汝”,你。
诲:教,告诉。
知:真知,真智慧。
※夫子说,子路啊,我来教你什么叫做“真知”吧!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真知”。
——一个求道德学问的人,绝对是一是一,二是二;若强不知以为知,乃已损其德,乃非真正求道德学问之人也。
——“子路”好勇有余,而近于“狂士”。狂士者,其志大言大者也,(狷者,拘谨孤洁,志小本份。)能进取、有豪气,却无耐性;易犯“好高”之病。故其言大而多疏失,事后总是难以收拾。狂士往往遇有见地之时,便急着发表自以为是的高论,这实在是欲进德修业者的大病(即为“妄语”)。因此,夫子为戒除子路“妄语”之病,而以“何谓真知”谆谆教诲之。
——《孔子家语》:“记闻而言,无务多说(因所闻所学而说,不必添枝加叶,尚玄好奇以为多知)。”盖子路有炫耀多知之陋。
※备注※:
——故曰,智慧在诚实处,智慧在举手投足切近处,智慧在求己处,智慧在本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