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重:德性深化到根深蒂固。
威:指重静德貌。《道德经
·
二十六章》:“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一个君子德性未深化到根深蒂固,就难以显露出安重的威仪德貌(气质上不会有质的飞跃);如此,即便是学得再多,也难有一项是坚固的。
2、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主:亲近。
友:动词,交往。
※在学问未根深蒂固之前,宜亲近那些比自己更有忠信之风的善知识,不宜与那些德性不如自己的损友整天鬼混。
——《吉祥经》:“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盖求学之人多喜结交能够随顺自己,与自己臭味相投之人(这是一般人的通病),而不喜结交有道德的人,因此夫子才对症下药。此句是在为初学德性的人说法,而非教育一个德行坚固的人再去分别世上贤愚(学问坚固的人应该去广度天下任何有缘的人、任何程度的人)。
3、过则勿惮改。”
惮:惧怕。
改:改过,纠正。
※有过错,则不怕他人来纠正。(也不怕面对自己的过错。)
——《孟子
·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过错为人之习性所在,也是这一辈子老天爷要我们去历练的课题所在。因此,面对、改过与忏悔,是我们取得进步的捷径。当他人对我们的过错提出纠正,正是我们进步的时机,应当以感恩的态度虚心面对。此所谓“过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