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2022-12-24 11:53:43)

体量与力量

——雕塑的美感

【教材分析】

雕塑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现实世界的印记,在世界名地随处可见。其中有壮美的园林雕盟,有宏伟的建筑雕塑以及气势磅硼的纪念性雕塑,这些雕塑艺术都是盛开在人类文明园地里的奇花异草,争相斗艳。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里展示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重量、体量,并能的示人以力量,具有可触性,是通过雕刻和塑造来完成的。

 

本节课主要讲授中外雕塑艺术作品的体量与力量美感的内容。在课堂设计中,从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解读教材所提供的各种雕塑作品入手,通过分组讨论或教师表述的形式,让同学们来认识雕塑艺术的体量与力量。

【教材分析】

雕塑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现实世界的印记,在世界名地随处可见。其中有壮美的园林雕盟,有宏伟的建筑雕塑以及气势磅硼的纪念性雕塑,这些雕塑艺术都是盛开在人类文明园地里的奇花异草,争相斗艳。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里展示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重量、体量,并能的示人以力量,具有可触性,是通过雕刻和塑造来完成的。

 

本节课主要讲授中外雕塑艺术作品的体量与力量美感的内容。在课堂设计中,从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解读教材所提供的各种雕塑作品入手,通过分组讨论或教师表述的形式,让同学们来认识雕塑艺术的体量与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知雕塑语言关于体量与力量的表达,学习运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用相关的术语从空间、造型、主题、表现手法、象征寓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感受雕塑作品的力量美与体量美,提高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选择经典作品为样本,通过反复比较,探究东西方雕塑作品的对于力量与体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中,深入思考并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鉴赏,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学会用理性和尊重的态度,去欣赏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了解雕塑的特点以及雕塑语言关于体量与力量的表达,感受雕塑作品的力量美与体量美。

【教学难点】

探究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美感特征。思考并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入体会雕塑作品的文化内涵。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展示大圣归来,认识到雕塑艺术随着时代变化出现新的面;回顾雕塑的基本含义和样式分圆雕和浮雕以及镂空雕刻。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二、新授

(一)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态美与体量美

1、展示《击鼓说唱俑》,带着问题来观察:“试着从人物形象、动势、空间形式(节奏、韵律)等角度进行描述”

人物形象:夸张、陶醉、忘情

人物动势:手舞足蹈、表情状态

节奏与韵律:舞蹈姿势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击鼓说唱俑》以“舞”的节奏与韵律,在空间中产生节奏感,表现韵律感。正如静穆的秦始皇兵马俑,又如广袤深空中追逐燕子、疾驰而去的《铜奔马》,民间工匠在创作形象的过程中,不断突破着对雕塑审美的认知。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2、展示《释迦坐像》《绕襟衣陶舞俑》

提问:雕塑作品中的“节奏美”与“韵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释迦坐像》与《绕襟衣陶舞俑》的形态美感有怎样的差异?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形态表现:a、材质    b、大小   c、表达目的    d、题材

小结:中国古代雕塑重视“形神兼备”。“线条” 作为基本语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始有南北两种风格。北派西域风明显,造型饱满结实,不过线形的衣纹已显露出了中原美学的痕迹;南派雕像体形较瘦,衣褶平行线下垂,“褒衣博带” 预告了魏晋时期“秀骨清像”的诞生。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3、对比中西方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掷铁饼者》

提问:从比例、解剖、透视、传神等方面描述

《马踏匈奴》材质:自然石料、粗糙朴素

造型主题:战马象征将军

表现手法:因材施艺、简洁洗练

艺术风格:粗狂豪迈、寓美于朴

《掷铁饼者》材质:大理石

造型主题:竞技胜利者

表现手法:结构严谨、追求写实

艺术风格:理想主义、典雅精致追求“真实的完美”

如何感受雕塑的体量美?

(二)雕塑的体量美

1、那什么是体量呢?体量是指雕塑形体构成所必须的基本物理体量关系,这种基本的体量关系,构筑了雕塑大的形体比例关系,呈现出最初级的体积印象。

我们来看两段视频,感受一下雕塑的体量美。

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1分钟)

视频《云冈石窟--卢舍那大佛》(48秒)

看了这两段视频,同学们一定觉得非常的震撼,是的,一个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石窟造像,一个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陵墓造像,这两件同样大体量的雕塑作品,作为一个观者,站在这样的雕塑面前,你的感受如何?建造如此大体量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传达了怎样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学习任务1)请从空间结构、比例关系、表达目的和美学思想几个方面对比两件雕塑,它们在体量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兵马俑材质是陶烧制的,在空间结构上是群体雕塑,个体数量7000多个。它占地面积非常大,有专家计算过,相当于三个足球场那么大,我们育英中学有2000多名师生,那就相当于三个我们学校的同学站在三个足球场那么壮观。

卢舍那大佛呢,山石开凿的,它是单一的雕塑,体积大,不知道刚才同学注意没有哈,他通高17.14米,头高四米,耳长1.9米,什么概念呢?就是郭老师一米七一,那就有十个郭老师这么高,如果我站在她的肩膀上还够不着她的耳朵,同时,它是立体的呀,那就相当于有1000个郭老师体积的组合,可见,单一个体宏伟高大。

作为一个观者,站在这样的雕塑面前,你是不是有一种化整为零的感觉,有一种整齐划一的力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7000多个兵马俑的大体量说了一件什么事,统治者一统天下的力量非常强大。很智慧的运用传统美学心境合一的美学思想。

 

站在卢舍那大佛面前,我们感觉很渺小,这种个体的大体量的强调让大佛有一种天人合一的高大感。自然会产生令人敬仰的宗教的力量。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2、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与神态美的表现

对比《兵马俑》  造型美;细腻、生动、传神

学生活动:通过雕刻与塑造的手法,抓住人物神态,完成一件轻质黏土类作品,可以是俑类主题、也可自拟主题。

3、我们带着动手的感触来分析下面两件东西方雕塑《拉奥孔》和《韦驮像》,什么是外在的力?什么是内涵的力?东西方雕塑家对力量美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拉奥孔》采用写实的手法,将人物的姿态、身体、表情,进行真实的塑造,注重比例结构的真实,造型严谨,关注外在物质世界的永恒。

《韦驮像》以写意为主,不讲究描摹写实,更注重写意传神,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的永恒。

总结:西方雕塑表现的力量以写实为主,注重比例结构的真实,造型严谨,关注外在物质世界的永恒。中国雕塑以写意为主:不讲究描摹写实,更注重写意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的永恒。中国雕塑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不仅只是展示生命的表相,让人观赏,让人赞美的力量,更深的意义应该是给人一种积极的,有使命,有希望,奋发有为的力量。这才是内在力与外在力的核心内涵

那究竟什么是力量?力量美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总结:如果说体量展现了雕塑作品的空间定格,力量就是穿越空间的精神凝聚,而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就是追求体量与力量,视觉与心灵的更高境界,正是对这种精神境界的永恒追求,使得我们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这文明力量的传承者,让他不但源远还要流长,愿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恒久屹立于世界东方。


课程小结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课题成果《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