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邓继群老师
坊员介绍
邓继群,一级教师,西北大学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渭南市教研所美术教研员,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陕西省名师工作室、学带工作坊核心成员,陕西省规划课题指导专家,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专家,曾获陕西省基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并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多篇论文。
【摘要】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若想发现美就需要一双具备探索及鉴别能力的眼睛, 美术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充分表现出来,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及核心素养。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做好课前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著名的哲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事物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前期基础的奠定,一个好的开头就如同桥梁般,将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又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又如同一盏指明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课堂导人的有效性也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及效率,在此教师应当对此加强重视度,根据学生的喜好制定相应的教学导人内容,同时还需要确保课堂导人具有新颖性、简单明了、启发性、趣味性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该堂课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让学生对美术鉴赏有全新的认知。
二、创建美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调查了解,在以往开展美术课时,教师一般会围绕教材展开,将一些与美术相关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会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学生对美术课程感到乏味感,更会降低教学质量及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此若想改变现状,首先应当摒弃以往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并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创建相应的美术教学情境,将学生有效的带入其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实物图,如北宋画家郭熙的画作《早春图》,让学生去观赏传统化中的线条以及色彩,因线条本身就起到了引导视线以及组织事物关系的作用,而且其在表现内容上也有诸多作用,线条的连贯性还会让人感到通达舒畅的感觉。同时在色彩搭配上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感,其主要描绘的是在山下仰视山巅的高远景象,将不同视角下的景象巧妙的组合在一个平面上,这也是其所总结的“三远法”,能够让观赏者通过平面产生丰富的空间想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的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深人的理解,并直观的感受到画所表达的概念。
三、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丰富文化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课时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执行,还应当参考一些国内外些优秀的作品,并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赋予美术学科相应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而且世界文化与历史文化本身就有一定的共性, 教师不仅需注意两者的关联价值,还应当将美术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观赏雕塑作品时,教师可与围绕兵马俑展开介绍,而且兵马俑作为传统雕塑的主要代表,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教师可就兵马俑的历史朝代、古代传统文化一一为学生解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通过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这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用于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为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可视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将原本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处于想象层面中的图像以视频及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开展美术鉴赏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库, 因此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优势特点,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提前收集相应的作品,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例如在赏析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可以将画作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该画作的历史文化、创作背景等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鉴别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有效的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水平及综合素养,不仅要注重美术基本知识的讲解,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此来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