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的眼睛——教学设计
(2018-12-13 09:28:48)
标签:
教育 |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以“罗丹语”导入,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仅列举了两个常见的艺术分类方法,学生了解即可。
(三)教学重难点
(四) 讲授新课
导入:“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培养审美的眼睛——两个途径: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从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认知中能让我们感觉到美术鉴赏并不神秘,它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审美活动,“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
作品赏析(一)
1.捣练图(中国画,局部)(唐)张萱
2.拾穗(油画,1857年)(法国)米勒
比较这两幅美术作品的异同,并说明其原因。
相同点:都是以妇女劳动为题材
不同点:1.材料与功能不同:《捣练图》是中国画,《拾穗》是油画;
2.给人感受不同: 《捣练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的场面,给人以优雅平和的感觉;《拾穗》描绘的是贫穷妇女辛苦劳作的情形,让人看了不禁产生同情。
3.创作背景不同
♦张萱,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体肥”的人物造型,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米勒,19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画家。他以描写生活真实为原则,大胆而不加粉饰地描写现实生活,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作品赏析(二)
画面描绘的是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的活灵活现。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简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
徐悲鸿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画面提款:“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与情感寄托。
3.扎根南国(中国画,1998年)吴冠中
在《扎根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点、 线、 面、 色 的有机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
♦梁楷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徐悲鸿表现的是——他的民族意识
♦吴冠中则关注的——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
二、美术鉴赏的意义
我们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
例: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局部)张择端(北宋)
例:女史箴图(中国画,局部)(东晋)顾恺之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库尔贝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画家。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他所常见到的农村妇女劳动的景象。
三、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
例:老子青牛像(青铜)楼观台——圆雕
烽火戏诸侯(大理石)——浮雕
镂空门花(木质)——透雕
行徽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明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
手绘石头、手绘木板、 手绘面具、工艺折扇等。
按形式语言分:篆书
2、按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为
板
书
1、什么是美术鉴赏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2、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功能)
认知
、教育、
审美
3、美术作品如何分门别类
艺术门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