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游(4)——漫游吉达古城巴拉德【沙特】
标签:
游记国外中东 |
作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第二大城市和第一大港的吉达,是我们走进沙特后抵达的第一站。
行程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沙特之游最主要的目的地是麦加,而吉达是通往麦加的大门。
我们在圆满结束了麦加的参观游览后,返回吉达稍事休息,便于当天夕阳西下时漫游了巴拉德古城。

这是一座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老城。不过,目前游客看到的建筑大多建于公元16至17世纪初,由于保存完好,古城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没想到,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海滨城市吉达,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进古城,只见街面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游人。这可能与沙特开放旅游签证时间不长有关,我们算是比较早地来到吉达的一批外国游客。但我相信,以现在沙特与中国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以及中东游的逐渐兴起,再加上中国人喜欢赶热闹的天性,吉达古城不久就会迎来络绎不绝的中国游客,届时可能还会人满为患。
我们在吉达导游,一个来自宁夏的穆斯林小伙子的引领下,漫步在古城的老街小巷,仔细端详和欣赏街道两边的古建筑群,品味和感受老城独特的古风古韵。


古街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是我这个走南闯北、喜欢旅游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的,很有地域特色:
街区的楼房最高位为四层,全是平顶,正门上部呈拱形或者尖拱形,门户则用木材制成,上面雕有沙特传统图案;建筑物外墙绝大部分涂成白色。窗户和阳台都用以木条拼成古铜色屏风遮挡,没有玻璃;木拼图形随主人的经济状况而定,或繁或简,不拘一格。据说,这种窗户既通风又遮光,还能保护主人的隐私;房屋的女主人可以自由地站在窗前向外眺望,而不必担心被外面的人看到。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的沙特王室很重视对吉达老城的保护与利用,沙特王储小萨拉曼曾于2019年承诺将拨付1.3亿美元对古城老建筑进行大面积修缮,将其打造吉达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八方游客。从古城随处可见的施工围栏和机械设备就能看出,这项修复计划目前正在实施之中。


据导游介绍,吉达古城采取得是"活保护"措施,也就是:原住民不走,原建筑不拆,原业态不换,原历史风貌不变,房屋还是原来的房屋,房屋的主人还是曾经的那个家族,使其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对历史老城区保护的方法非常科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不过,这种“活保护”措施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在古城也看到有许多老房子破旧不堪,或许还是危楼,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看了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和凄美感。

古城在几位伊斯兰美女游客的衬托下,似乎一下有了活力和神采。我抓住时机,快速地定格了这一美丽瞬间。
看看这道做工精美的住户门,简直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雕艺术品。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像这样精雕细刻有沙特传统图案的门窗不在少数,以小见大,可以想象巴拉德老城当年是多么的繁华。
而这种繁华是必然会出现的。处于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圣城之间的吉达,背倚红海,北经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接,南部连通印度洋,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吉达自古便是海上和陆上的双重交通枢纽,尤其它是穆斯林前往圣地麦加朝觐的必经之地,大量的朝圣者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在促进贸易流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从而也才有了这座供游人参观的巴拉德古城。

这就是著名的沙裴仪清真寺,它在伊斯兰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全面维修,这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已完全恢复了它的功能,是古城居民每天做礼拜的重要场所。


始建于1872年、耗时9年才完工的老皇宫,是吉达古城档次最高的建筑。它门前那棵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也有百年树龄,它是我在古城见到的唯一的一棵树,弥足珍贵,所以,我要与百岁寿星合张影,沾点它的寿气。


华灯初上的古城,人气慢慢旺了起来,也展露出它神秘而迷人的风采。
古城内的沙特人对中国人游客很友好,当我提出与这两位保安合张影时,他们愉快地答应了。
【游览于2023年11月,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