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孙女看世界(七)--走进赤牛洼古村落,感知陕北最美民俗村【陕北行·7】

标签:
游记国内陕西 |
这个位于榆林佳县城南40公里的明清老村,四周龟山环抱,气韵生动,古朴恬静,错落有致,特别是那一排排坐
落在半山腰的窑洞群,以及窑洞内陈列的经历了沧桑岁月的物品,让人进一步领略到了陕北黄土文化的厚重和丰富。
在走进赤牛洼的那一刻,我就冒出了一个想法:假如能在这个小山庄住上几天,走村串户,漫游细品,切身感受一下这里的昼夜转换,民俗风情,那一定将是美妙的,记忆也会是深刻而长久的。
而让我有此想法的诱因,就是赤牛洼展现出来的迷人景象和独特魅力。
“牛岭山寨”是赤牛洼古村落的精华,是游客参观游览的重点,也是赤牛洼村唯一收门票的景区。
这个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山寨,三面临空,一面连山,形似金龟,气势宏阔。300多孔寨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密集如蚁,被称之为陕北窑洞版的“布达拉宫”。
窑洞,是一种穴居式民居,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作为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式民居和“绿色建筑”,陕北窑洞可谓蜚声中外,闻名世界,之所以如此,这与毛泽东等领袖人物居住陕北窑洞13年不无关系。
由此,我对窑洞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也参观了不少,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赤牛洼古窑洞。
这是因为,赤牛洼窑洞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实用美观,洞藏丰富--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陕北窑洞民俗博物馆。
据介绍,赤牛洼窑洞民俗博物馆约有三万件民俗展品,这些展品全部是村民自愿捐赠的,是陕北唯一成规模的民间自建民俗文化博物馆。
展品涉及农耕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家具摆设、农民手工艺品等,这些见证岁月的老物件不但体现了传统的乡土文化,再现了逝去的岁月,记录了历史的脚印,也承载了许多村民儿时的记忆。
对于我这个曾经务过农的人来讲,看到这些精心摆放的生产农具,一种熟悉、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自然也想起了那段“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大修农田基本建设”史诗般的火热生活。

如此精致的提篮子,既美观,又实用,还环保,这是陕北人心灵手巧的反映。

别小看了这些“小喇叭”,当年就是通过它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同时,它每天固定播出的说唱节目,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那个曾经的“火红的年代",有它们在营造气氛方面的功劳。
听说每年腊月二十三到次年正月二十三的“过大年”,是赤牛洼最热闹红火的一个月,届时各种民俗活动集中亮相,精彩纷呈。特别是“千人枣糕宴”,已经成为陕北传统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一个品牌,远近闻名。
让羊、狗、驴拉着花车巡游,这样的民俗游乐项目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出于好奇,孙女坐上去体验了一番。当看到老奶奶扭着秧歌陪游时,我被这里朴实的民风和村民火辣的性格深深吸引了,或许,这才是赤牛洼最具魅力的地方。
【游览于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