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些刻意大幅度地改变原著中的故事情节,使人物性格与原著大相径庭,并运用夸张戏谑的语言动作以达到搞笑目的的喜剧效果的电影,则不能一味地要求遵循忠于原著的原则。例如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其中的人设都是来自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与原著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相符。但电影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则是充满戏剧性,与原著反差较大。电影中的师父——唐僧则是无比的唠叨,达到了极端,甚至是令所有人厌恶的地步,但他仍保留了那普度众生的仁爱之心;而里面的主人公大圣——悟空则是无比叛逆,一点也不尊重师父。作为佛门中人,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本应是"了却红尘",没有男女私情的,而电影中大圣与紫霞仙子的爱情则是主题,这本就充满戏谑意味。再加上电影中带有搞笑因素的动作、台词以及人物形象等,更是使这一电影打破常规,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在带给人们欢笑的同时,更是以真挚的爱情打动人心,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好评。所以,对于这种类似的电影,我们不能打着"忠于原著"的标签对其进行评价。它只是对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部分情节进行了"摘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可谓是"出奇制胜"。可以说,它已经脱离了原著的情节以及人物设定,是一种全新的阐释。而恰巧是因为与原著中的极大反差以及独特的戏剧性,才使得它独具有吸引力。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主要的变化就是在表达方式上。一切文字性的叙述在影视剧里都会以画面、对话、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但忠于原著,并非是要照搬文学作品,把作品中的文字描写与影视剧中的画面、情节一一对应,而是要有所取舍,有所创造。例如,文学作品中一些表现人物情感、情绪之类的词,如伤心、疑惑,隐忍……,转换到影视剧里就会变成"哭泣"、眉头紧皱"、"攥紧了拳头"类似的动作;对于文学中一些敏感性话题的描写,例如性描写,在影视剧中则会间接表达,或者进行简化,有些甚至会略过;对于一些拍摄难度较大的动作、画面来说,在影视剧中也会适当地改编、删减。而且,影视剧不同于文学作品,着重于情节的跌宕起伏,影视剧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影视剧是按集划分的,是有限的,最忌"盘根错节"。像一些"大部头"的著作,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往往会删去其中的"盘根错节",只留下其"枝干"——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通过部分来展现整体的全貌。例如《红楼梦》原著中,写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而改编的电视剧《红楼梦》(87年版)则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由贾府一家由盛到衰的故事,来反映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的现状。虽有短短的三十六集,但仍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后经多次翻拍,终究无法超越。所以,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既要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忠于原著,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编剧们又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成功改编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三、商业效益与社会价值
影视剧这种艺术形式属于大众娱乐的范畴,所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目的。文学改编成影视剧也不外乎如此。由文学改编成的影视剧恰好可以因其原著的热度而更受大众期待,因此一些影视剧的改编不乏有"蹭热度”之嫌。更有一些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只是一味地迎合观众的某种心理,完全脱离了原著所表达的主题,因此也并没有达改编之前的预效果。就拿电影《白鹿原》来说,因原著内容较庞大,无论是改编成电视剧还是电影,都需要删减改造,电影时间短,则更需要抓住主题主线,电影《白鹿原》着重截取了"放荡”的田小娥的悲剧命运,主要展示封建社会后期妇女的悲剧命运。然而这只是《白鹿原》主要思想的其中一个方面,实际上陈忠实作《白鹿原》主要是以白鹿原这一个地方的时代变迁来讲述一个时代的历史,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面临主要问题,具有一定历史批判眼光,而电影并未将这些深刻呈现出来。相比电影《白鹿原》,电视剧《白鹿原》则是尽可能地还原了原著,获得了好评。当然,这主要是其形式不同造成的。对于《白鹿原》这样的巨著,其实是不适合以电影这样的形式出现的,因为它本身内容丰富,人物情节复杂,而电影又是"短小精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中展现《白鹿原》主要思想,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影视剧属于"大众文化",正因为其受众极广,那么它的影响范围,影响力也就越大。
所以,文学改编成影视剧,不能为了博人眼球,只注重其带来的商业效益,更多地是要重视其思想内涵的深刻性,从而给人们带来一定地积极影响。更好地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真正意义所在。对于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影视剧,的确,如果完全还原小说,情节将会更加跌宕曲折,更"虐"更有看点,符合一部分人的心理倾向。但是比起具有消极意义的极具看点,反应现实问题,给人以积极有益的指导才更有意义与价值。所以说,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社会价值也应得到重视。
总之,关于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问题,无论是支持文学改编成影视剧,还是不支持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其争论的关键所在皆是因为当下的文学改编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地问题有待解决。影视本是传播思想文化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影视与文学的结合不仅能使文学得以宣传,面向更多大众,通过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更能使文学中一些深层面的思想更直接更明显地方式表现出来,达到启发人心,净化心灵的重要作用。而这,就需要更多的编剧拥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背负起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重担,用心对文学进行改编,创造,推出更多地"良心剧",由此,文学作品的改编才能不负大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