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8-12-01 22:03:10)
分类: 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试卷题型变化不大(仍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板块)。试卷 共 120分,时间120分钟。出题范围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简析、失分原因及对策: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共21分),该部分共7个题。

   第1题为根据拼音写词语题,属于低等层级,得分率较高,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为平实积累少。如:“扶掖”的“掖”写成“腋”。

   第2 题选出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属于文言文词语积累,得分率较低,原因之一是有部分语句是下册内容学生把握不准,另一原因是平时对文言文词语积累不扎实。

   第3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失分率较高。学生多对错句辨析不清。

   第4题:考古诗文名句背默,层级较低,得分良好,可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书写错误或不规范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记忆不准确,没有养成良好在背默习惯,只背不写,背而不准,背与写出现了脱节现象

   第5题是仿写句子,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第6、7题是综合性运用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得分率为一般。这道题把学生解题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变成了学生阅读、分析、研究的探究过程,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答题方法是:审清题目,读懂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要点——整合要点,筛选信息——提炼观点,归纳结果。

   第二大题“阅读与理解”共49分。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共有四篇作品。

  (一)诗歌鉴赏《渔家傲 秋思》,第8——11题,共7分,学生得分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对诗词的鉴赏能力的考查,是中考不可缺少的内容,唯有多读多悟、多思多写、多积累一些鉴赏术语,方能富有收获。

  (二)文言文课内阅读文段是《唐雎不辱使命》(12——15题)共12分。

12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对课文题目的理解,较简单,得分较高。第13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第14题考查翻译,得分偏低,第15题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是课内文段,得分率较高。

  (三)文言文课外文段《晏子使楚》(16——19题)共10分。16、17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第18题考查翻译,得分很低,由此可见学生课内积累能力和借助语境推断语意的能力是太过微弱。

19题难度较大,失分严重。

  (四、五)《人人皆可为国王》《蘑菇转了一个弯》都是课外现代文阅读(20——27题)共20分。文章分别是一篇小议论文和散文,议论文阅读出错较多的有:第21小题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不到位。22题大部分学生对题目的要求不理解。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对文本意蕴的揣摩能力,得分率很低。总体得分率很低,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是很淡薄。很多学生答题浅尝辄止,未作深入思考分析,而且语言不简练不准确。教师在平时帮助学生养成全面感知、深透理解、不断感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意表达技巧。

   第三大题“作文”(共50分)。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触动心灵的力量》,高分不多,中等较多。暴露的问题,审题不准,联系生活表述不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

   三、今后教学策略:

  (一)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像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等,要日积月累,做到天天听写。对语言运用要在平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和训练。

  (二)要加强阅读训练,既要立足课本,更要面向课外,扩大阅读面

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中考占比较大的比重,绝大多数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因此要注意梳理课文,整合知识,适当拓展。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阅读规律,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训练,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要重视赏析,赏析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考虑;要使用一定的术语,要实事求是。积累一些文学鉴赏术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切实抓好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从本次考试作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今后的作文教学还须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训练主要着眼记叙文,训练点主要有:文章不走题,开头结尾尽量记叙或描写,主体要多用细节描写,要注意点题,要努力出妙语。在教学中,还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