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想,我这个文科妈究竟如何才能够影响女儿的数学思维呢?
我考虑的不是纯粹的数学成绩,而是数学思维。我之所以有所顾虑,是因为我思维偏向文科,理科思维不算强。
现在的幼儿园对小班的孩子,所谓启蒙数学,也就是发本简单的小本子,里面有几页做连线的练习。那样真的不好,不是因为其简单,而是设计这种题型完全出于教学上的“省心”。
好好好,让我和女儿做点别的东西----立体图形折纸。折纸,乍一听,够传统了,没让大家惊喜,但是,它的内涵不仅仅是折纸:
首先我在网上下载折纸的平面模板,这张纸已经被女儿随意剪过了,“看相”不是很好,这里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种简单的模板而已。
http://s14/bmiddle/006AFNxhzy7f8O2eOm10d&690
A4纸太薄太软了,不是做立体图形的好材料,咱把模板裁剪出来,在黏贴在美术纸上。美术纸偏厚偏硬,并且有
多色选择,非常好的材料。为了做出来的东西坚固,我们不怕美术纸太厚太硬。
http://s5/bmiddle/006AFNxhzy7f8O3gcmw94&690
模板在美术纸上再一次被裁剪,完成后就可以把边缘处折起了:
http://s15/bmiddle/006AFNxhzy7f8ORoAQ6fe&690
内部的边缘处可用双面胶黏贴,由于里面有一层A4纸,图形外部需要添加些许透明胶
粘住。如果美术纸不是非常厚实的情况下,请避免使用液体胶,液体胶随时时纸张湿透而软化。
http://s8/bmiddle/006AFNxhzy7f8O4Slwjf7&690
以下这几个是我们今晚的作品。女儿还小,不足4岁,她帮忙裁剪了部分空白纸和透明胶,其他都是我做的了。
但是每个面上的数字是她亲自贴的,以此她知道了这3个立体图各自有多少个面。
http://s7/bmiddle/006AFNxhzy7f8O5vqHs86&690
如果不是时间太有限,我还会让她把立体图上每条边都画上颜色,大家是不是感到有点无聊?其实并不“无聊”,这样把三个立体图,都用不同的彩笔在边上加以描画,浅层次上为了图形颜色更丰富,深层次上为了让孩子建立“线”的意识,进一步,我还会跟女儿说:现在我们不妨数数每个东西有多少条线了。
她一定会非常仔细去数。
建立这3个立体图形,亲自描画上面的线,从立体到线,我们还可以带领孩子来到“点”的层次上:在每条线的交叉处,即立体图的棱角,上面的那一点,呵呵,告诉孩子,其实这里尖尖的地方,那是一个点,也就是所在线上的其中一个点。要知道,每条线上包含无数个点,而头尾这两个点,非常突出因而哥哥姐姐们都毫不费劲就发现它们,但是,其实所有线条,它们都是由点组成的。
即使你一开始听到“折纸”两字感到无聊,现在是不是感到很有趣呢?你都知道,折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但是,它也是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孩子经常做这种折纸手工,其实在通过艺术去学习了数学。
手工是一门艺术,孩子做手工时体验了“创造”的过程。折纸作为手工的一种,它是平面(2D)转化成立体(3D)的过程。从最简单的三角体,正方体,三角锥,到复杂的多面体,通过折纸都可以呈现出来。我跟女儿体验过最复杂的多面体是20面体,由于当时使用的纸张太薄很快就被损坏了。女儿跟我说:“妈妈,个图形越多面我就越喜欢!”大家可以感受到一张纸果真立体成多面体给孩子带来了多大惊喜。
妈妈们不妨安排一些空闲时间来跟孩子“创造立体图”的。我曾听过这种说法,在2003年以前,美国孩子的数学(特别是几何)是很弱的,美国教育中心就很着急,千方百计地寻找增加孩子学习兴趣、提高成绩的方法,后来,他们发现折纸教学似乎有效,于是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试点,当他们采用折纸来教数学后,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从那以后,折纸就变成了美国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此刻妈妈们可能恍然大悟:原来折纸能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哦!
额,请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成绩上,对于所有的亲子手工制作,请我们把心态摆在“建立或增强孩子的数学思维”上,记住,学习数学,我们,包括孩子,都很有必要去吸收它的知识,但是学习的最大价值是实在地掌握它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拿着一个立体图,对着孩子,逐一逐二地“巩固书本知识点”,很遗憾地把一个活生生的创作过程沦落成一个硬邦邦,冰冷冷的“课堂复习课”。
我始终坚信,对于所有孩子,学习数学最大的价值是实在地掌握它的思维,并运用到生活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里去。对于一个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渴望的,是对数学的感觉,然后,在某个瞬间,突然地领悟了点东西,其实这就是一种灵感。但是,他们不会主动,或者没有足够的语言水平,去跟你表达这种灵感。
把数学跟艺术结合在一起,通过艺术制作去让孩子捕捉数学灵感,手工折纸,即数学折纸,就是最佳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搜索还会看到更多,海量的数学折纸。
向孩子传授数学,你是想一味让孩子做连线题,抑或是做手工?
我一定会选择手工!前进的路上不放弃,孩子学习的同时,妈妈也在学习,希望在手工上大家一起有更多的交流。
渴望跟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连接,这是我写文章的动力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