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学校较量分数,在社会较量价值

(2017-10-19 00:30:36)
标签:

名校高材生

大一新生军训照

被名校录取是一种回报

学校讲分数社会讲价值

名校生跟普通生差别多

分类: 教育感想
http://s11/mw690/006AFNxhzy7f87lI5MC6a&690

在学校较量分数,在社会较量价值

 

  前段时间偶然一个机会进入了我一个网友的空间,里面存有她不同阶段的相片。她是个学霸女孩,毕业于国内某211名校。进入她的大学相册一看------生活照,宿舍照,购物照,聚餐照,军训照,等等,非常完整。

  其中一张相片非常吸引眼球-----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名校的大名吸引眼球。

  那是张新生刚刚完成军训,然后聚集在校门牌坊下拍的照片,拍照角度抬得很高,焦点只是对着雕刻在牌坊高处中央的校名----几个雕刻而成,黑色,非常夺目的字体。站在牌坊前的数十个学生,紧紧地靠拢在一起,脸孔都小得看不清楚。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相片的主角是学校大名,人倒变成了背景。

  可能你会发问:“怎会把学校大名做主角,反而人当了背景啦?”咱也不能这样发问,毕竟对于所有中国孩子,进入一间名校都是种无比的喜悦,况且,你不记得凡是新生校会,领导都会跟这帮新面孔说这几个字:今天,你以学校为荣。

  我很快又翻过几个相册,看到了网友的毕业照。四年后的那天,那个班集体又来到学校那个牌坊前,留下了意义深远的毕业照,这一照,标志着大学生涯的结束。毕业照当然不同于军训照,学生穿的是毕业礼服而不是军服,所以相片下方是庄严的一片黑色。但是有一点居然相同,就是相片的焦点居然都对准着牌坊上那几个高高的大名,整张图片,依然是大名做主角,人当了背景。

  大家还可以想象得更有趣一些,这么一张毕业照,乍一看,下方是一堆黑色的草堆。

  学校的领导爱跟新生说:“今天,你以学校为荣”,且慢,下面肯定还会有一句:“明天,学校以你为荣”。

  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真理,无可挑剔,连在发达的美利坚合众国,都不会排斥这样的话。

  但是在中国,连名校的学生,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从大一到大四,居然都停留在以“学校为荣”的思想阶段。如果在大一,你自豪是因为套上了学校的光环,而在大学即将毕业那一刻,你依然乐此不疲地拿学校的大名做光环,试问,在大学这四年间,你都干了些啥,从思想格局,到能力,你成长了哪里?

  我们都有这么一个传统的观念:今天我被名校录取,是社会对学习成绩的肯定,对我们辛苦学习的回报和奖励,因此,我有资格进入名校,这是我付出得到的回报。所以于中国而言,“考上名校”是一种公平的回报。这种回报带来的喜悦,足以溢满整个大学时期,甚至更长更远。

  这种回报,当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很实在:一个高材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能高的薪酬,更可能体面的社会身份。也就是说,名校“回报”的是日后更多和更高的机会。

  机会虽然会被名校的光环所吸引而停留,它最终有没有被你把握到,也不是名校光环说了算的:
你出身于名校,履历光鲜,却没有实实在在的做事能力,这个机会,该不该给你;
你做事脚踏实地,但缺乏气质,不具备符合这个职位的气场,这个机会,很明显你不是最佳人选;
你有知识又有能力,就是工作以外的心思太多,这个机会,若给了你到底可不可靠;

  而现在开始有不少社会人士在重新衡量那些名校高材生的“价值”---你们到底能创造出多少价值,至少跟普通生对比,能高多少?继而更多人反问更简单的问题:你们这些名校生走出社会,揣着那张毕业证书和成绩单,跟普通生在学业上的差别,真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么?你们不就是比别人多背几个单词吗?在标准化考试上多考了几分,有什么了不起呢?
 
  话也不能这么说,至少,在讲究分数的学业时代,他们是了不起的;
 
  但在注重效益和结果的社会,大家最终较量的是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