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写博客博客时代人的认知盈余学生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博客跟公众号的不同 |
分类: 生活点滴 |
记得十年前,我作为一个刚完成大学学业,准备踏入社会的人,偶尔在家都会收拾房间,回顾那些碎片物品。我很清晰地记得,有天我看到了小时候写的两本日记本:一本是小学时期写,一本是初中时期写,夹在私密箱里已经显得非常陈旧了。
在90年代,写日记是很普遍的现象。小学生写日记,歪歪扭扭的文字记录着昨天哭过今天笑过;初中生写日记,情窦初开的羞涩就这么简单定格了下来;若社会人士私房里有本日记本,人们一定不会感到诧异。
但是,流逝的时间却过滤掉很多人的写日记习惯,我们发现,身边写日记的人越来越少了,几乎很难找到……
时到如今,博客时代已悄悄地从大众身边走过了,我们已经看不到有多少人会迫不及待地去申请第一个博客账号,看不到哪里有一大片群众每天登录博客默默耕耘。
但是,虽然不再有一大片人群写博客了,但是始终还是有一少部分人还一如既往徜徉在博客这块丰收过巨量精神粮食的土地上。然而这群人同时发现,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纵使绝大部分读者已转向公众号,仍旧回来追捧--博主如此,原来,读者也如此,都没有把博客揣开至沦落成一个荒地,它虽渐渐在淡化,但始终不会消失。有句话这样说:存在,即合理。博客时代过去但依然顽强地存在,因为它依然具有价值。
两个月前一天,搜狐母婴公众号发消息告知,我已成功入驻其公众平台。从我在搜狐平台发出第一篇文章起,我的第二篇文章,第三篇,第四篇……直至今天,都只在新浪博客里分享。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啥会选择处于没落的博客而疏远正值蓬勃的公众平台呢?是因为自己公众号的流量不行?是因为公众号的竞争太大而倍感压力?……
我,只是现代社会的博主队伍里很普通的一员。我们都必须清楚,人们的认知盈余是会根据各人不同的需要花在不同的地方,赋予不同的意义的。正所谓社会存在主流,也一定同时有支流。
我们知道,就在十来年前,曾经有过一个人人参与贡献公共内容的业余生产力时代。那个时代---
如此灿烂,
却又如此短暂!
又迟迟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