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菩萨广场游记

标签:
汶上县大宝相寺菩萨广场礼佛大道金莲花 |
分类: 游记 |
文、图/江边鸟
大宝相寺的天开圣境坊的对面是汶上菩萨广场,从天开圣境坊往南,过了尚书路,就是菩萨广场。菩萨广场与天开圣境坊隔路相望,菩萨广场是礼佛大道的组成部分。
从北面进入了菩萨广场,广场的最北端是一个巨大的莲花池,一池碧水,池中耸立着一朵巨大的正在盛开的金光灿灿的莲花,这是一座莲花雕塑,高高耸立着。一朵盛开的莲花雕塑,生机盎然,轻盈灵动,金光灿灿,亭亭玉立,冉冉升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象征着繁荣昌盛。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纯,在中国有着深邃的文化渊薮;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听说原来广场上莲花雕塑的地方,是一尊菩萨雕塑,那是仿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的银菩萨造像塑造的“甘露观音”,但不知何故却换成了这朵金光灿灿的莲花。
金莲花的周围是个半圆形的广场,周边是8根阿育王柱,象征八正道,平台外侧种植一些大银杏树。
站在金莲花旁往北看,能看到那宝相寺高耸着的牌坊,能看到太子灵踪塔的塔尖,能看到金光灿灿的宝相宫的佛塔。
金莲花往南就是礼佛大道,礼佛大道位于宝相寺中轴线往南的区域,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150米。汶上县素有中国佛都之称,金莲花所在为仪式性广场,是构成“中国佛都”的标志性地段。
礼佛大道左右各有三座大殿,均为仿宋建筑,主殿分别是“大观楼”和“梵音阁”,还有“善和楼”、“中都博物馆”等。“梵音阁”和“大观楼”分别是佛教梵呗乐舞演出厅和佛教艺术造像展示厅。还有为佛教艺术展与会议演出厅,和用于举行法会或大型(文化节)活动的观众座席。另外四殿表称悲、智、行、愿四大菩萨,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名号。
目前这些建筑主要用于商业和展览,有大型游客服务中心,有3D佛教影厅和旅游特产超市。礼佛大道是集中展示“中国佛都”汶上的标志性景观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和空间营造凸显佛文化氛围,让游客逐步感受、领会佛文化之真谛。形成了汶上的城市主题旅游文化区,更是为市民在城市中心区域打造出一片公共开放休闲场地。
作为景区参观游览的首要环节,游客置身其中,能够充分领略汶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积极参与佛教元素体验环节,对于宝相寺景区打造循环游览线路、提升游客满意度、延长逗留时间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菩萨广场是举行佛事活动和节庆集会的场地,已是集旅游服务、超市购物、观光游览、参禅礼佛等各种业态于一体的文体场所。
礼佛大道建设形式突破传统,景观布局庄严和谐,建筑外形气势恢弘,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鲜明的时代特征相融合,给观者心灵的震撼和难以忘怀的文化体验。
中午艳阳高照,菩萨广场上一棵也没有,烈日下游人很少。
在礼佛大道的地面上,经常出现一些盘龙地雕,地雕也是浮雕的一种, 雕刻的盘龙浮现在地面上,栩栩如生,象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礼佛大道两侧还有浮雕墙,但目前的浮雕墙均被展板所遮挡了,展板的主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侧为“红色记忆,中国精神”,东侧为“红色记忆,伟大丰碑”。
在广场南侧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四柱三门式的石牌坊。
广场的南面是一汪碧水,这是长乐湖,湖的西侧是园林景观。景观区有小桥、流水、绿树成阴,与菩萨广场上的仿古建筑主体构成了一副和谐、优美的图画。长乐湖蓝而深、深且清。可以看到绿绿的青苔和砂石,湖边小草在随风摇曳。站在平台南望,绿水微澜、杨柳扶风、水晶沁脾,洗心清净。
礼佛大道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一轴串珠、三区呼应”的特点,以长乐湖为分界点,南段为自然园林景观区,中段为长乐湖水面景观,北段就是这个仪式性广场。听说水系贯穿南北,东西与泉河、圣泽湖相通。南段自然园林景观区,是满足市民物质生活,体现“人”境,对应“闻道”阶段;中段自然生态过渡区,是围绕水面设置开放式的城市公园,为市民亲近自然之地,对应“修道、净化”阶段;北段佛教文化展示区,是为世人感受佛文化、精神洗涤之地,体现“佛”境,对应“悟道”阶段。作为宝相寺前重要的佛教文化空间轴线,礼佛大道承载的文化内涵意义十分重大。如果说佛牙舍利是宝相寺中最闪耀的明珠,那么礼佛大道便是将俗世与圣境串起的珠链,引领人们继续前行探索,寻道问佛。
过了长乐湖,南面还有个自然园林景观区,那里有人工湖泊和景观小桥,但已是中午了,离开了礼佛大道,乘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