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西山游记

标签:
广西兴业桂平西山游记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2012.12.05广西兴业)
在那黔江和郁江汇合而成的浔江江畔,有座古城桂平,桂平城西有一座山叫做西山,又称思灵山。很久以前就有个愿望,想到桂平的西山去看看,一直没有如愿。这几天天气好一些,与朋友相约,去西山看看。
桂平是个很小的县级市,然而大街上也是车水马龙、人来车往的甚是热闹。在那浔江大桥上,看到那滚滚的波涛,江水在阳光照耀下发着闪闪的银光。站在大桥上就能看到西山的身姿啦。
西山是个AAAA级景区,山上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流泉飞瀑,怪石嶙峋,寺庙楼阁,错落其间,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驻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风景秀南天”的美誉。
上山有两种选择,一是沿着弯曲的小道一边赏景一边慢慢攀爬,二是坐揽车上山后再慢慢赏景。我们选择了后者。
揽车悠悠,众山尽在脚下,众亭尽在脚下,众树尽在脚下,众绿尽在脚下。古城历历在目,那一湾浔江水有点留恋不舍地在县城里转了一个大湾,又向东奔腾而去。






在揽车上,看到的西山丛林如海,郁郁葱葱;那些树木,茶林,尽显着一片苍翠;那些庙宇楼台,隐约露着黄瓦飞檐;俯瞰远眺,黔郁两江,如练交映,环抱城廓,浔城风光,尽收眼底。只见那观音岩下的西山茶园,低株散植,绿叶铺棻,根吸石髓,叶映朝墩,一定是味甘腴而气味芬芳呀。
原以为揽车可以直上山顶,那知道也只是上到半山腰。下了揽车,眼前也是一片翠绿,人就在树丛中行走。这里有冬季吗,总也看不到秋冬的气息。
转过绿丛,见到一面石壁,壁前一个佛塔,称为敬佛塔。佛塔中层层都有许多的小佛像,一座佛像就是一尊佛呀。给佛塔进行礼拜,双手合十,脊背微弯,多念几声阿弥陀佛,佛祖们会给好人保以平安的哦。在佛塔后面的一个石壁上,一个高高的佛字,硕大无比,刚劲有力,佛是不是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呀。“佛”字是人旁一张弓,两把利剑竖当中,是不是劝人远离弓剑才能立地成佛哦。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佛是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也就是说佛明白整个世界和天地间的一切生死奥妙,成为了宇宙的主宰。所谓:天地之间,唯佛独尊,也就是这个道理。据说,信佛可以使你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苦无难,可以令你心胸开朗、心如明镜、心归净土。






沿着台阶步步往上攀爬,山中是悬崖峭壁,挺拔耸峙山峰,万树扶青,层峦拥翠,蜿蜓起伏,迤逦多姿。几娄行云簿雾横过山腰,忽隐忽现,气势磅礴,蔚为奇观。
西山上的石头属花岗岩,具有“粗莽唐突”的特色,千姿百态,各擅其妙。有状若石台的棋盘石,有不知从何而来的飞来石,有的如大山般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好像千奇百怪而又善意地迎接着游人。
转过山拗,看到了悬崖边上绿荫丛中的九龙亭。在那悬崖边上,在那会仙峡下,九龙亭耸立于悬崖绝壁危崖之上,面对东方。亭为两层六角亭,檐脊上饰以飞龙,翘首欲飞,气势不凡。还隔着一堵悬崖哪,要绕道上山后才能到达九龙亭。
山路开始变陡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块花岗岩巨石崩塌卧于山体之上,长数十米,高十余米,为顺层滑动的危岩体,称之为“戛然而止石”。






由“一步登天”往上攀登,只见八字石悬崖峭壁险路之间,一桥飞架,状若彩虹,又叫虹桥。登临桥上,无花果树形成浓密的树荫,无花果奇特地密密麻麻地生长在树干上,甚为壮观。俯视山下,有置身云端之感。桥旁有涓涓细流自崖壁间流出,汇成一眼清泉,这就是“虹桥鼎泉”啦。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在虹桥之上约百余米处,有一“神仙峡”,也叫长峡会仙。峡长数十米,两旁峭壁高耸,中间一条小路,仅容1人通过。峡中习习生风,仰首只见蓝天一线,因此又叫“一线天”。听说有缘之人在此可以和神仙相会哪。
过了神仙峡,路分上下。到达这里距离山顶也只有一步之遥了,山顶上有高高的电视塔。爬山已经出汗啦,有的游人再继续往山顶上攀爬,我们就从此处下九龙亭。
登临九龙亭,可惜不是清晨,不能尽情的欣赏“龙亭观日”景象。凭栏远眺,只能看着那远方,江流尽头处,莽莽苍苍,田园阡陌,一派生机,气象万千,开阔壮观。
山间绿树苍翠,鸟语花香,不时地见到小松鼠在岩上觅食,在树上攀爬,引来游客的惊叹。
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







由九龙亭缓步下山,要走一段数百米的傍山栈道,称为“栈道悬碧”。栈道沿崖壁盘曲而下,旁置栏干。因地势高耸,游人走在上面,会有一种历险而不畏其险的感觉。从栈道上眺望,三江浩荡,大地苍茫,别是一番壮观景象。
走完栈道,越过密密丛林,到了“听松轩”,这里也叫“松海听涛”。只见那松林如海,山风吹拂,发出阵阵涛声,像平地扬沙,像幽谷夜雨,像大海恕潮,像深山虎啸……
有一条弯曲小道,说是到“濂溪飞瀑”去的,听说那濂溪长年流水淙淙,银流飞泻,但我们没有时间了,只好舍去啦。
转出丛林,一座龙华古寺出现在眼前,寺前岩上有石刻“摩青”二字。摩青者,为佛门劝诫弟子:六根、六尘清净否。
龙华寺又名上寺,殿阁雄伟巍峨,香火甚盛,佛殿生辉。龙华寺背靠姚翁岩飞阁,左旁灵溪,右临乳泉,下至碧云天。殿前为钟鼓楼,后为千手观音殿,古寺重光,晨钟暮鼓,佛法弘扬。






听说龙华寺的签很是灵验,但今天很不巧,寺门半开,说是进行内部修缮,所以拜不成佛,也求不成签啦。
一块巨大的山岩上刻着“觉路”二字,觉路是得到觉悟之路的意思。过了揽胜门,就看到乳泉啦。
在一块花岗岩巨石之上,一棵根须裸露的奇妙大树,盘根错节长在岩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乳泉古井深1米有余,冬不竭,夏不溢。据说乳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这种泉水的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有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有人曾做过表演:在盛满水的杯子中投入硬币,直至投入113枚,水在杯口鼓得像面包一样,却未外溢,把“满则溢”的规律打破了。看到这种特殊物理现象的人,无不叫绝。用乳泉水泡的茶特别香,用乳泉水酿的酒特别醇。
喝上一杯乳泉水,也是要钱的,一元钱一杯,确是清澈甘甜。也许喝上一杯乳泉水,就距离成仙更近一步啦。一汪清泉,也成了生财之道。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在乳泉旁慢慢品尝由乳泉水泡制的西山茶,听说嫩绿的叶芽,清澈明亮的茶汤,清香扑鼻,能呷上一口,会觉心清气爽,其味无穷。
雕于花岗岩体陡直崖壁上的“碧云天”,字体苍劲宏浑的摩云石刻,使人想起宋代大词人范仲淹的《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这一段路有个很不错的名字:碧云石径。真是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啊!






画亭前看到了苍劲有力的龙鳞松树,高大长寿的龙鳞松是西山特有的树种。
在龙潭,看到了水中的游鱼、乌龟,伴随着轻扬的佛教音乐,还有绿水青山,显得很是清幽怡人。
“洗石庵”是个尼姑庵,因为在龙华古寺之下,也称下寺。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
洗石庵住持释宽能法师去世时火化得三颗舍利子。这是我国解放后首次人体火化得到的舍利,也是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尼姑火化后的生身舍利。
在洗石庵右侧,还有几株罕见的光叶合欢树,树拔参天。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
洗石庵有庵门、经堂、佛堂三进堂,层次分明,玲珑多姿。屋顶、屋脊、殿内柱身、梁枋、顶棚、门窗、花格等都十分精制,极富南方特色。
爬了一天的山,玩得也累啦,西山的“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是参透不完的呀。
出了地质公园大门就往城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