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019-05-31 11:55:00)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四屯镇联三小学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叙述方法(“总-分-总”);
(3)领悟作者抓住主要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意境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方法。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本课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详)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佳作《桂林山水》。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从古至今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留下“风景宜人处:‘独桂林’”,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有“桂林之奇,天下第一”的诗句。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人们都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给你的总体印象的句子。)
预设: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了解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即为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说桂林山水的风景被称为天下第一。
3.想一想,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预设:总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的缘由。
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么我们就要赶紧跟上作者陈淼的步伐“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吧!(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的之情以及心情尤为迫切的语气。)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出示文字: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入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多媒体同时展示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想一想: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来游览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并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入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却不及漓江水,与大海相比,突出了漓江的静,与西湖相比,突出了漓江的清与绿,体现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2、那么漓江的水到底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1)“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
3、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过渡:游览过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出示文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这一句道出了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2、感受桂林山水相依,风景宜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五、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竟如此之美!同学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回味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2.桂林山水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这篇文章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读来趣味盎然,令人向往,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管是桂林的山还是桂林的水,我都不想丢弃,所以内容较多,由于时间限制,每个部分讲解的不够仔细,还需要继续精简。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在精读了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效果良好。
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增加检测练习,巩固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