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案
(2017-12-22 15:34:16)
标签:
物电学院一一七中学潘丽诗 |
分类: 广州市117中学 |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1、
2、
3、
二、
观察小猪赛跑的过程,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
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了解物理来源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一、
1、
2、
3、
二、
1、
2、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我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理解速度的概念。用课上做例题并解答例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平台、小猪赛跑视频、有关运动快慢的图片
【导入新课】
师:“看完这个视频,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如何判断哪一只小猪跑的快啊?”
生:五花八门的答案
师:“诶!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开启我们新知识——运动的快慢的学习。”
从而提出所要学习的新课题:运动的快慢
【新课学习】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接着小猪赛跑这一视频展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哪一只小猪跑的快?怎么判断的呢?
利用小猪赛跑这一视频,总结一个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花时间短的,运动快;所花时间长的,运动慢。
让学生一起做一个实验,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展示,两名同学走动,一名同学需要走的比另一名同学快,全班同学一起喊停,他们就得停下来(时间相同),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哪一位同学运动的快。得出结论: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快;经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慢。
第三种方法就是用速度比较,如下:二、速度
二、速度
|
小米 |
小红 |
路程 |
10m |
100m |
时间 |
5s |
20s |
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下:在时间、路程不相同的情况下怎么比较物体的快慢?
和学生一起计算,两物体在1秒内运动的路程多长?并且让学生利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二比较小米和小红哪个更快?从而提出速度定义,提出“速度的大小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及公式(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利用公式的计算,推出速度的单位,并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计算出m/s与km/h的换算公式:1m/s=3.6km/h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速度的单位了,但是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什么呢?”
生:“km/h”
师:“好,那现在我们来换算一下1m/s=多少km/h?”
师:“我们之前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时候,我们就学习到1m等于多少km?”
生:“1m等于km”
师:“那么,1s又等于多少小时呢?”
生:“1s=h”
师:“那么现在我们能算出1m/s可以等于多少km/h了吗?”
(计算给学生看)
【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时间相同,通过路程长的跑得快
2、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3、速度公式:(代表速度
4、速度单位换算公式:1m/s=3.6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