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游米公祠

(2017-02-14 21:34:11)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分类: 自驾游中国
     中午,吃过团年饭,冬阳很暖,心情很好,我决定领孩子们去米公祠感受一下书画的熏陶。
  米公祠原名 “ 米家庵” ,位于襄阳市樊城区的汉江之畔,是纪念北宋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的米芾而建的祠宇。
  米公祠的正门,是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文渊阁大学士——襄阳人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大门牌楼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典雅庄重。
  进入正门,挡住视线的是一个青石屏风,正面雕刻的是清代王临摹米芾的山水画:“雾索蒙蒙树,烟云淡淡山,元章有遗法,妙处几人攀”,背面雕刻的是民间风俗画“五福拜寿”。
       步入第一进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洁亭”。关于洁亭的由来,在襄阳还流传着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传说米芾很爱干净,洗手从来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双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有一天,米芾遇到一个姓段,名拂,字去尘的书生,米芾就想:他的名字“拂且去尘”,定然是爱干净之人,真吾婿也。于是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书生。洁亭也就由此而来。
  紧挨洁亭后面是西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宋代四大书法家”的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对宣传襄樊、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了西苑,来到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标志性建筑。大门外左右两边分别立有“米家山水”、“米氏故里”石碑。进入拜殿,位于正中央的是米芾的一幅自画像,画像的两边有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意思是:米芾虽是北宋时期的人,但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时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上面横批“颠不可及”四个大字,相传有两种含义:一是说米芾的书法无人可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二是说米芾举止癫狂、性格粗旷,也是无人可比的。
   进入中院,有棵粗壮的银杏树,据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上面记载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米氏家族渊源的变迁,也就是米氏的家谱。据说抗战时期,米芾的27代孙米高勤先生为了使米公祠里的碑刻免遭损坏,他将一些碑刻迁埋在自己家里的地下,直到1951年,才把这些碑刻挖出来捐献给了政府,这块家谱就是其中之一,其它45块石刻就存放在这个院子东、西两边的长廊内,珠玑满壁,交相辉映,令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接着,是米芾的书房,因为书房内收藏的都是晋代人的书画,所以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以前陈列的是米芾的书法作品,现在里面有一个米公祠的立体模型,还陈列着当代著名书法家举行的书法展览的作品。
  穿过宝晋斋就进入第三进院了,里面是“仰高堂”,顾名思义就是瞻仰先祖遗风的地方,现在是米氏珍品馆。米芾的一些珍品都陈列在里面,还有另外三大书法家的书法精品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古代、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处,显现出了米公祠作为一座书画宝库的艺术价值。
  最后游的是东苑。东苑内植草种树,置假山石,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
  如果说“近处无风景”,我不赞同!米公祠的内涵和神韵,让襄阳人折服,是襄阳人的骄傲。
(本文由襄阳陈玲发布  2017年2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襄阳缠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