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离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2017-03-13 15:35:55)幼儿园离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延川县东关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的离园活动是指幼儿离园前由教师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离园活动也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更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个窗口。但在幼儿园中离园活动还存在着不够安全、组织无序等状态,本文试着分析其产生原因,也提出个人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
正文
幼儿园的离园活动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一日活动环节。那么老师应该怎样来组织离园活动呢?离园活动要做些什么呢?
一、现实情况
当前,发现有的老师在离园活动中存在“放羊”的情况比较多,老师对离园活动不重视,离园活动松散,无序,手忙脚乱、应接不暇,有孩子走掉到外面自己玩大型玩具都不知道,甚至严重的有些孩子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跑回家,另外,还有的老师要接待家长,和家长交流,造成孩子秩序混乱,还有的让孩子自由放任,听之任之,让自己玩自己的,形成孩子情绪焦虑,家长急着想带孩子的现象。可见,上述情况对幼儿园离园活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一)孩子方面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长时间的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了,这个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有的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会在门口东张西望,看看自己的家人有没有来接他回家等,孩子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波动。
(二)家长方面
有些家长因为一天没有见到孩子,迫切地想看到自己的宝贝孩子,一般都会提早来到幼儿园,在教室门口逗留、守候,有的还会偷偷地在窗外张望孩子在园的表现,看看孩子的情况,这样对在教室里的孩子来说的就根本没有心思和老师学本领了,眼睛就一直看着外面的家人,当老师把孩子送出来时就会大声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有的甚至一拥而上急着拉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安全也有很大的不利。
(三)老师方面
在离园活动中,有的老师无心准备离园活动,只是让幼儿坐在椅子上,干等家长来接,这样的离园活动毫无生机,枯燥而又乏味,久而久之,直接丧失幼儿第二天入园的兴趣。有的老师随意组织离园活动,例如: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老师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特点,随意的发几本图书,但幼儿看书的状态全无,有的更是把焦躁不安的情绪全然写在脸上,图书损坏率也在此状态下频繁发生„„还有的老师在离园的时间带孩子玩大型玩具或者户外活动,孩子情绪高涨,老师很难管理,家长接送幼儿就如“热锅上的蚂蚁”,许多不安全的隐患就会滋生。
三、主要工作在离园活动这一环节,老师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帮助幼儿整理穿戴
由于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虽然起床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每个孩子已经整理过,但是经过一些活动或有些拉小便什么的,往往又衣冠不整了,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能力较强的幼儿相互检查,帮助整理好幼儿的穿戴:扣子上下对眼了吗?鞋子反穿了吗?女孩的辫子梳好了吗?拉链有没有拉起来?冬天的时候毛衣塞在裤腰了吗?流鼻涕的孩子鼻涕擦了吗?吃过点心后擦嘴了吗等等,我想作为家长当老师把一个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孩子交给他的时候,即便 没有语言的交流,家长也会满怀感激的。
(二)启发幼儿进行回忆
现在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当家长接到孩子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你做了什么?学了什么?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孩子年龄小对于这么笼统的问题常常会无言以对,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利用离园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回忆一天的生活,帮助幼儿记住一天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我想这也是和家长的一种间接的沟通,通过孩子更了解我们的教育;回忆一天生活的时候我们还结合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和批评,给予孩子鼓励。
(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发生一些意外事情在所难免,这些事情有好的,有坏的,而往往涉及到个别的幼儿,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为了防止遗忘,教师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等爸爸妈妈来接你的时候,请爸爸妈妈等等,老师有事情找他。当一些事情(好的或者坏的)我们老师主动在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事情处理结果往往比较好。
(四)给幼儿布置小任务
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布置幼儿一些小任务,如,和父母一起收集布置主题墙的材料,根据课程的设计收集相关的教学用具,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准备,孩子在第二天来幼儿园时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收集的材料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更加的体会到学习乐趣,另外,还可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幼儿更加期盼第二天的幼儿园生活。
四、组织策略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都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比如:
1.安静活动。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一般以安静的活动为主,比如可以组织幼儿看图书、听故事、听音乐、玩橡皮泥,还可以组织幼儿选择区角活动(当然前提是必须要求遵守区角活动的规则,比如:离开时一定要将玩具整理好)等。另外老师还可以带幼儿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谈心,对幼儿进行个别的辅导。
2.游戏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且那时候人数少,没有拥挤和等待,幼儿可以选择平时选不到的材料,再则幼儿也不会感觉在等爸爸妈妈来接,更不是老师在管着他们,而是在快乐的活动中和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的。比如“木头人”、“摸摸ⅩⅩ就回来”、“拍墙壁”等游戏,我们班的幼儿很感兴趣,玩得很好,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遵守游戏的规则,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游戏,家长来了,也是很自觉地和老师说再见。
3.自由活动。可以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进行游戏活动,例如:娃娃家,可以让幼儿自由表现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然后和同伴进行相互表演,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还可以让幼儿自行组织游戏活动,例如:“猜猜我是谁”,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蒙眼睛的小朋友,然后进行游戏,回答正确的孩子就能得到一个五角星。“击鼓传花”,可以让幼儿自己做主选择击鼓的孩子,击鼓的孩子蒙上眼睛,当游戏结束花在谁手上谁就表演节目。大家争先恐后想当蒙眼的人,就连有些家长看了孩子的表现都不想走了,吵着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因此,让孩子自行组织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二)注重离园常规的培养
良好的常规是任何活动开展的保障,没有好的常规,教师在离园的众多环节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有的幼儿没有将物品、椅子等整理好就回家,有的孩子呢没有和老师说再见,有的幼儿就会趁离园的时候和其他幼儿打闹,这样就会出项许多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请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当幼儿还在游戏活动时请家长不要影响幼儿或者打乱幼儿的游戏,这样中途的打断会破坏常规的形成,给离园活动制造许多的小麻烦。另外,在接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样互相谦让的接孩子,不要拥挤,也可以按照老师排队的顺序,这样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离园前的活动是琐碎的、有规律的,也是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老师们要把下午离园这段宝贵的时间更好的利用起来,并在不断的组织与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不断地调整、改进。有效地挖掘离园活动真正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关于优化幼儿园离园活动的思考》
②《给离园活动一个精彩》许丽萍
③《关注幼儿离园环节重视幼儿习惯培养》杜娟